站内搜索:
完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制度 避免陷入“唯数量”发展怪圈
日期:[2018-03-09]  版次:[A09]   版名:[2018全国两会·访谈]   字体:【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

新快报讯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今年带了3份提案上会。在有关家庭医生的提案中,她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有关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完善家庭医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考评体系,避免家庭医生服务陷入“唯数量”发展的怪圈,促进家庭医生服务健康发展。

她在提案中提及,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

吴以环在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层面没有统一明确的服务规范与行为标准,也缺乏相应的服务质量考核指标。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对于签约服务对象和非签约服务对象,缺乏显著差异,这使得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居民“黏性”不大,续签难度较大。“我们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质量缺乏科学量化的考核要求,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内涵缺乏了解,认知度和获得感较低,与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关系尚不稳固”。

如何让居民习惯于第一时间找自己的家庭医生解决医疗问题,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顾问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吴以环建议,可通过调研和总结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城市的改革实践,在国家层面制定有关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在提高签约率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各地家庭医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多以考核签约服务数量为主,部分地区将签约效果指标,如签约知晓率、居民满意度、续约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少数地区引入工作当量法考核签约工作量,并作为绩效分配的依据,很少有将服务质量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对此,吴以环建议,应完善家庭医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社区首诊率、双向转诊到位率、市民健康水平提高情况等指标为主的科学考评体系。要避免家庭医生服务陷入“唯数量”发展的怪圈,促进家庭医生服务健康发展。

此外,吴以环认为,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向居民提供在线健康管理、咨询交流、预约诊疗、诊疗报告反馈等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居民感受度。

■本版采写: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李佳文 ■本版摄影: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李佳文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