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建设全球城市,广州要持续保持竞争活力
日期:[2018-03-21]  版次:[A09]   版名:[评论]   字体:【

■耀琪

近日,《新快报》推出以“大美广州,静听花开”为主题的专题报道,从广州的城市定位、经济发展、文化底蕴以及市民性格、城市印象等多层面,向社会展现一个全方位的广州。面对新的竞争格局,广州向何处去,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2016年的批复规划里,广州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这表明广州已进入国际性城市的序列。同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衡量生态投入与人类发展》,在35个大中城市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广州居首。2017年,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发布了2016年世界级城市名册,广州首次入围Alpha-级,成为全球49个世界一线城市之一。

可见,无论是在经济实力上,还是在均衡发展的角度上,广州都已经进入国际一线城市的层级。近日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也将“活力全球城市”作为自身的定位。

既然要从国际一线城市的维度来审视和打造广州的未来,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眼光和魄力。比如广州一直以来是以石化、电子、汽车产业为主,近年来,生物医药、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发展迅速,这就显示出广州正在产业的革新上走出了突破传统的路径。如果这种着眼于未来的理念能坚持下去,那么新的增长点将逐步成为这个城市的支柱产业,并继续吸引全国的优秀人才进入。

人才选择落户广州,除了因为产业吸引的原因,也是因为广州在包容和平民化上有很好的传统。无论是饮食习惯、语言思想、生活方式、出行便利性都有比较好的兼顾和均衡。这种优势是恰恰一些大城市所欠缺的。因此进入广州的外来人员,对广州的城市节奏和环境很少会有明显的不适感。究其根本,恰恰也在于广州的市场经济理念由来已久。务实而不死板、公平且不排他、竞争而不张扬,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思想基因影响至今。

所以广州的宜居几乎是很多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共同看法。比如,当前广州积极推行城市微改造、旧楼加装电梯、治理河涌、积分入户、增加名校招生规模等方面,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之举。尤其是对一座年代如此久远、外来人口持续流入的超级大城市来说,困难和负担远比新兴城市要多。要让全体公众收获城市发展的成果,除了生活环境的提升,更重要就是政策创新和财政的投入。就此而言,广州仍然要继续保持改革的动力,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

当前,广州更需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机遇,既保留发扬好传统,也要积极转变新思维。既要积极学习优秀城市的人才战略、管理智慧和政策创新,也要主动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质。

广州已经具备和周边关键城市的高密度网络联系,这个优势注定广州不能“关门限外”,而要开展更好的协作共赢关系。又比如在良好营商传统上继续拓展思维,为企业减负、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行政干预,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软环境配套。此外,广州还要积极推进国际化,让更多的国际活动和会议在广州落地。这一切都需要广州积极对全球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才能拥有更高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本文系“大美广州,静听花开”专题评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