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微言
日期:[2018-04-01]  版次:[A24]   版名:[收藏周刊·资讯]   字体:【

“现在有些批评越来越给人疲软的感觉,既没有立场又没有硬度。炒冷饭就算了,关键炒的是馊饭,既不好吃,更没营养,吃进去还会得病。干脆,不少艺术家举办展览,都不想搞研讨会。研讨会成为表扬会,一个比一个夸张。策展人安排的研讨会,好多艺术家出于人情顾虑,不敢说出来,但内心的不满已翻腾倒海无数次,多数成为私底下的谈资。当然,也有有骨气的艺术家就会说出来。说批评家的话,总是触摸不到艺术家的灵魂,导致艺术家创作很痛苦。这痛苦一方面自然是艺术家寻找艺术突破过程所带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批评家的存在没能给艺术家创作多大启发导致的。今天,我们发现,批评家的批评往往滞后于艺术家的创作。从而,加剧艺术家艺术前进路上的痛苦感。”

——艺评人雷祺发

“关于书画造假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基本立场,那就是作伪在道德上必须受到谴责,在法律上必须受到惩处。但目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行的解决方法也不多,只有不断完善法律,加强监督,发明新技术,才能打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魔咒。另外,解铃还须系铃人,古人已矣,寄望活着的书画家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和创作难度,加强防伪措施,降低被破解的可能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链条上的一环。”

——艺评人吴克军

“至于应酬画的价值,藏家心里是有一本账的,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真正意义上的藏家,不会向画家轻易张口索要,而是舍得血本去买精品之作,更不会在市场上收购所谓的应酬画。其实,画家对自己的应酬画也很不满意,这类画升值空间狭小,影响画家的市场。有担当有责任的画家,画画是很严谨的,渐渐地对应酬画说不。”

——艺评人胡碧波

(根据《美术报》、《中国美术报》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