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结直肠癌筛查应从45岁开始
日期:[2018-04-10]  版次:[A27]   版名:[慧生活·护]   字体:【
■廖木兴/图

与便秘没有必然关系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近10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专家指出,结直肠癌是“富癌”之一,大城市发病率更高,是美国发病率第二大癌症,在我国北上广地区是发病率第三的癌症。预防上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筛查应从45岁开始,高危人群筛查年龄更要提前。

■新快报记者 梁瑜

治疗有不少进展,提高生存率

结直肠癌的治疗近几年进展很快。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邓艳红主任医师表示,结直肠癌生存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用手术理念和药物的不断更新。手术清扫的范围越来越明确,开放性大手术现在主要以腔镜微创的方式完成,降低并发症,给生存率的提高带来了益处。药物研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20年前是化疗时代;10年,是靶向治疗的时代;近5年和未来10年,是免疫治疗时代。”邓艳红指出,可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目前三个,作用机制和通路各不相同;而免疫治疗的药物,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上市,估计今年会有两三个免疫药物成功申报上市。

免疫疗法通过外源性补充或强化自身免疫系统,从而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也给一部分晚期患者带来了希望。邓艳红还指出,免疫治疗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治疗,前者主要是调动自身的免疫能力攻击杀死肿瘤细胞,目前已有的药物包括PD-1抗体和CTLA-4抗体;后者则非特异性地提高机体免疫力,包括胸腺法新和免疫细胞回输治疗(CIK)等。CIK是抽取外周血,体外培养、增殖免疫细胞后,再输回患者体内;胸腺法新是化学合成的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人体分泌的内源性胸腺肽α1相同,其通过刺激增强自体T细胞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可配合特异性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协同增效,降低放化疗对机体免疫力的伤害。

筛查从45岁开始,高危人群还要提前

邓艳红提醒,高危人群要及早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这些高危人群包括:

一、有癌症家族史尤其是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的30-35岁开始筛查。

二、45岁以上者,无论男女,都可列为高危人群。我国由于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比西方提前七八岁,邓艳红建议从45岁开始就应开始筛查,尤其长期有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便秘、腹痛、腹泻)的更要注意。

三、家族里有3个癌症的患者,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是一级亲属关系,则可能属遗传性的结直肠癌,有遗传综合征的应15-20岁开始筛查。遗传综合征包括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息肉病(FAP)及其变异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

筛查仍以肠镜首选。邓艳红建议,普通人群可45岁做第一次肠镜,肠镜时发现单发息肉并切除了1年后要复查一次,若发现的息肉高度接近恶变或多发息肉的,应半年后复查一次;没发现息肉等异常的,5年后再做一次肠镜,若是高危人群,无异常的肠镜筛查间隔时间由5年缩短到3年。

她还建议,家族有两个以上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的要注意,可做癌症遗传相关基因的检测,测的是已知的五六十个癌症遗传相关基因,发现有结直肠癌遗传基因的,可考虑做预防性切除。

减少吃肉、增加蔬果、少坐都是预防方法

结直肠癌与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相关。“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相关性最大。”便秘患者是否容易患结直肠癌?邓艳红表示,便秘与结直肠癌没有直接关系,没有发现便秘人群患结直肠癌的比例高于普通人群,而结直肠癌患者中有便秘问题的也不多。

在结直肠癌的诸多相关因素中,饮食和生活方式是可以干预的。她建议要使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健康化:

一、各种肉类食物的比例要减少,尤其是减少红肉的摄入,因红肉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确凿;

二、提高食物纤维的比例,蔬菜水果都要增加,但蔬菜和水果不能互相替代;

三、减少宿食和罐装食品的量,由于其内含防腐剂、亚硝酸盐等成分;

避免久坐,饮酒、抽烟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很多疾病的发生、发病相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