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徐悲鸿为中国画改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日期:[2018-04-15]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红梅

■《巴人汲水》1937年 294x63cm 水墨设色纸本长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自画像》1922年

■《愚公移山》1940年 231x462cm 油彩布本 徐悲鸿纪念馆藏

■《读书》85x66cm 布面油画 徐悲鸿纪念馆藏

“他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创新,打破既定的规律。”央美教授红梅: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尤其美术教育史上,谈论徐悲鸿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一位艺术大家的范畴,他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位教学体系的核心人物。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素描是与他时刻捆绑在一起的关键词,如何通过一个展览把他的历史地位呈现出来?收藏周刊专访了日前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的“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红梅,她认为徐悲鸿留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创新,打破既定的规律与规范,永远不作茧自缚。”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简介

红梅

徐悲鸿大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博士,中央美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

第一次公开他的收藏

呈现不一样的徐悲鸿

收藏周刊:在中央美院100周年的节点推出徐悲鸿大展说明徐悲鸿怎样的历史地位?

红梅:徐悲鸿是中央美院的首任院长,也对中国美术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与徐悲鸿纪念馆也一拍即合,各种条件吻合,所以,就选择了以徐悲鸿艺术大展作为百年庆典的重大活动而推出。徐悲鸿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第一次公开披露。为了给民众呈现更立体的徐悲鸿,我们悉数公开众多从未展出的作品和文献给学者研究用。这里面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公开展示了传说中他的收藏,虽然以前几乎都知道他收藏很多,但几乎从未有人见过他的藏品。因此,这一次展览会呈现不一样的徐悲鸿。

收藏周刊:策划这个展览过程,如何避免陈列式的展示?通过怎样的策划理念能把徐悲鸿的历史与艺术地位展现出来?

红梅:这是一个难题,如何把徐悲鸿的学术高度、研究深度以及综合全面的广度通过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最具挑战的地方。在我看来,目前在中国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方面,对徐悲鸿的研究应该是最深入、最全面的。几乎没有第二个艺术家能有这样的“待遇”。为何他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引起学界长久不衰地对他进行研究?这是值得深究的一个社会学现象。

目前对徐悲鸿研究的著作已经多不胜数,但如何通过展览,通过文献呈现来表达一位具有如此容量的艺术大家,其实对于以往的展览经验来看, 还是比较贫乏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我很大的策划空间。

收藏周刊:有没有哪一个有关徐悲鸿的展览让您印象深刻?

红梅:在以往有关徐悲鸿的展览中,唯一能让我感到有学术高度的一个展览,就是菲利普之前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策划的那个。但比较遗憾的是, 他从西方的文化背景中出发,过分强调徐悲鸿是被动学习西方油画而弱化了他创作的自主性。

我是很客观地看到了徐悲鸿一半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民族性的主动追求,一半对于西方科学油画技法的观察世界,表现视觉方式的主动吸取,而且二者在他看来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在展览中,我不会刻意凸显他的民族性、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迷恋而削弱西方文化对其的影响。

通过这个展览,我最期盼传达的是,希望公众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徐悲鸿,而不是以往那种概念化的认识。在我看来,徐悲鸿是建构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关键人物,而不仅仅是影响。所谓建构,就是他是很多领域的开创者、奠基人。比如说,他对于振兴衰微人物画这一块是无人能比的。比如,他用油画、素描等透视、解剖、明暗等元素改造中国画。为新中国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到底这种改良对不对,并不是我们来评价,但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这样的事实。

他使素描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收藏周刊:您怎么评价他的素描。

红梅:他是国内乃至国际的一位素描大师,他使得素描在国内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一个学科,而不像此前仅仅是收集创作素材的手段,并且提出素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观点,这对美术教育影响很大。

收藏周刊:徐悲鸿在改良中国画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红梅:我们应该要看到徐悲鸿在改良中国画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他探索之后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至于好和坏应该由历史定夺。如果有人认为他改良得不好,那可以拿出更好的改良方案,我希望艺术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

收藏周刊:徐悲鸿的艺术探索,能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红梅:创新,打破既定的规律与规范,永远不作茧自缚。

收藏周刊:他在创作方面还有哪些贡献?

红梅:他开创了中国画大型历史画主题性创作。此前可能更多的是山水、人物、花鸟。而他则开创了主题性的大型历史画创作。另外,他可能是 中国第一个创作大尺幅油画的画家。那是1928年,创作了将近五米的尺幅,这在传统中国审美中,是一个巨大的革新。另外,他在水墨人物画题材上的推进,也有重大贡献,跟他同时代画水墨人物的,几乎没有,至少没有引起大的影响。此前可能有任伯年,但不同的是,徐悲鸿的水墨人物融入了西画的元素,他的改良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人,蒋兆和就是深受他影响和提携形成自己艺术风格的。

所以,我把他定位为建构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基本面貌的关键人物,他在中国画改良、振兴衰微人物画、油画、素描、书法、篆刻以及收藏和教育等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举足轻重。所以,我从六种身份去解读他,“素描家的徐悲鸿”、“油画家的徐悲鸿”、“国画家的徐悲鸿”、“美术教 育家的徐悲鸿”、“大收藏家的徐悲鸿”以及“书法家的徐悲鸿”。

收藏周刊:在策展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另一面的徐悲鸿?

红梅:我们把他呕心沥血收藏而来的一千二百件中国古书画精选六十余件单独作为一个板块来展出,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从未被学术界关注的,以前学界也接触不到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来。以透过收藏重新回看他的艺术观、艺术主张、艺术风格、美术教育等不同方面之间的关系,因为他的大部分藏品都是人物画和风格奇特的画。尤其是《八十七神仙卷》,这次也用了一种特殊的展示方式进行展出。通过这些藏品,可以看出他从藏品中吸取了很多,借鉴了传统绘画的创作技法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国画风格。而且他的藏品都用于教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些藏品,将来都要捐给国家,我们从他的一枚“暂属悲鸿”印就能看出他很早就有这个想法。

是具体的艺术家水平没达到

而并非写实的观察方式落后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徐蒋体系”?

红梅:所谓“徐蒋体系”就是有别于林风眠、刘海粟以及颜文梁等大家的教育观念和艺术主张和创造风格的一种称谓,一种风格追求,也就是写实风格。这样一套体系在美术院校里面影响广泛,在至今的美术教育中,仍然受用。这里说的写实,就是技巧上要逼真再现,观念上也尊重客观事实,重视写生,重视对象的鲜活。徐悲鸿一方面和传统派、摹古派和临摹《芥子园画谱》一派作斗争,作论战,一方面又对沉溺于西方现代主义,纯粹以形式主义为追求,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们进行批评,他认为这两个方面的艺术家都缺乏社会责任感。

收藏周刊:这套体系在美院教育里,传承得如何?

红梅:在多种类、多元化艺术表达的时代,使得写实主义备受诟病,原因在于照片的冲击,另外,写实主义的前辈大师林立,当代人要在写实领域成为大师,务必要超越前人,这就使得现在从事写实风格创作的艺术家步履维艰。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能成为当代的大师?因为他开创了全球新的写实样式,而其他大部分人难以类比,从而被诟病,以至于连同写实主义都被诟病。实际上,是具体的艺术家水平没达到,而并非写实的这种观察世界的方式落后。我认为写实主义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落后,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不存在对错,只存在个人爱好问题。现在是人的水平高低牵连了方式也连同备受诟病,这才是用正确历史观去判断事物的基本态度。

(本版图片由中央美院美术馆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