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为何说“四宝”砚为首?原来有这个原因
日期:[2018-04-15]  版次:[A22]   版名:[收藏周刊·器物]   字体:【
漆盒石砚 ●汉 西汉 ●长21.5厘米、宽7.4厘米

石砚及研石 ●汉 西汉 ●石砚面径9.5厘米、厚1.5~1.6厘米, 研石高3.5厘米

青瓷褐釉十足砚 ●南北朝 南朝 ●直径13.4厘米、高4.7厘米

白瓷砚 ●唐 ●高7.2厘米

澄泥长方砚 ●宋 ●长17.6厘米、宽11.8厘米、 厚3.4厘米

卢葵生香色人物漆沙砚 ●清 ●长10.9厘米、宽7.2厘米、 厚1.9厘米

石雕龙纹随形砚 ●清 ●长17.5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

雕孔雀端砚 ●清 ●长41厘米、宽33.4厘米、 厚6.5厘米

玉荷花螃蟹纹砚 ●清 ●长8.2厘米、宽6.3厘米

砚,也称“砚台”。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具和工艺美术品,新石器时代留有颜色痕迹的磨盘和磨棒、商代的调色盘、西周的调色板及研磨器,就已接近或具有砚台的性质。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用作研墨、书写之用的砚台为战国末年砚。在古代,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些砚台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质地和形态都是不拘一格,各有特点的。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漆盒石砚

●汉 西汉

●长21.5厘米、宽7.4厘米

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出土。此砚盒木胎,盖内外髹赭漆,内有长方形凹槽可扣住石板砚,有方形凹槽可扣住研磨石。盒外用朱红、土黄、深灰色漆绘出云兽纹,再用黑漆勾出云兽线条,兽有虎、熊、鹿、羊等。

汉代已经能制作墨锭,但普遍使用的还是小墨块(或墨丸)。其研墨的方法是将小墨块(或墨丸)置于研面上,加水后用研石相压而研磨成墨汁,故大多数汉砚都伴有研磨石出土。就砚面形状而言,汉砚可分为圆形与长方形两大类。简单的长方形砚只是一块石板,精致的会附上木砚盒。有专家认为这种石板砚是古人画眉的用具,称之为“黛砚”;也有专家认为它是古人研磨药物的用具。此漆盒石砚与带笔筒的毛笔、木牍等随葬品共出,应是用于书写的工具。

盒盖盒身里外均髹赭漆。砚为沉积岩类变质的板岩。盒中的研墨石呈方形,长宽各2.5厘米、厚0.2厘米,胶合在一块长宽各2.5厘米、厚1.l厘米的方形木块上。捏住木块,可将研墨石压在砚上研墨。当尚未使用具有一定硬度和形状的墨锭时,研墨的方法是将小墨丸(或碎块)置于砚面上,加水后用研石相压而研磨成墨汁,故大多数汉砚多伴有研墨石。

石砚及研石

●汉 西汉

●石砚面径9.5厘米、厚1.5~1.6厘米,

研石高3.5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出土。汉砚出土和传世的都不少,有石制、陶制和漆制。这件石砚,附有研石,反映出汉代的墨大多尚未形成具有一定硬度和形状的墨锭,经常要用研石来研磨,这些用具仍然保留着远古研磨器的形式。

青瓷褐釉十足砚

●南北朝 南朝

●直径13.4厘米、高4.7厘米

江苏省镇江市出土。这件砚呈浅盘状,砚面中间微凸,底部有十足。

砚最初皆为石质,三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瓷砚。瓷砚的砚面大且不施釉,可利用粗糙的砚面来研墨。瓷砚的边缘有一圈凸起的子口,上有盖,底有足,放在案上,使用方便,砚边缘子口的设计还可以防止墨水外流和砚盖滑动。自西晋开始,瓷砚砚面逐渐鼓起,边缘下凹,可以积聚较多的墨汁,更利于使用。由于受到文人士儒的推崇,西晋中晚期瓷砚产量大增。这一时期的瓷砚不仅颜色好,而且形式多样,十分美观。

白瓷砚

●唐

●高7.2厘米

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此砚圆形,砚面突出、无釉,以利研磨,周围是一圈存储墨汁的凹槽。砚底部由21个兽蹄形组成镂空圈足,因这种形制好似古代四面环水的辟雍,故名“辟雍砚”。

砚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刘熙《释名·释书契》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许慎《说文解字》:“砚,石滑也。”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件双格石研磨盘,同时还出土有红、紫两种颜色的颜料,并做成了彩锭。甘肃兰州出土有马家窑文化的双格陶调色盒,应该是砚的祖型。根据战国墓出土的毛笔、墨以及墨书帛画和竹简来看,当时应已有砚。迄今所知最早的砚应该是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方石砚。汉代的砚发现很多,有石砚、陶砚,还有漆砚。魏晋南北朝除继承石、陶砚外,由于瓷业的渐兴,故多瓷砚,大都以青瓷制成,同时出现铜砚。隋唐砚材的种类及形制较前代更为多样,石砚、陶砚尤流行后部二足、砚面作箕形的所谓风字形砚。瓷砚除圆形三足砚外,多足辟雍砚很多,同时,唐代开始烧制三彩砚、澄泥砚。

澄泥长方砚

●宋

●长17.6厘米、宽11.8厘米、

厚3.4厘米

砚用山西绛县细泥烧制而成,为长方形抄手式,色青灰。砚池平滑,顺势向低斜凹,上有使用痕。砚背靠边缘处有一阴刻“王”字。此砚造型端庄,具有明显宋代风格。

卢葵生香色人物漆沙砚

●清

●长10.9厘米、宽7.2厘米、

厚1.9厘米

此砚制作精细,呈长圆形,砚嵌入随形漆盒中,浑然一体。砚池浅凹,砚堂平滑。外配漆盒呈酱色,上刻柳下老者,后一侍童提壶随行。右下角刻有长方形阴文“葵生”款。此种体轻小巧,做工精细的漆沙砚,当为玩赏之物。

卢葵生,名栋(1779—1850),扬州人,髹漆世家,从祖父卢映之始,便以善制漆器闻名。

石雕龙纹随形砚

●清

●长17.5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

呈不规则形。砚面上部为墨池,雕一龙纹及水涡纹紧靠池旁,恰似蛟龙出水;下部为砚堂。砚底刻“天池”、“仁寿之基,文明之首,以此传家,气吞牛斗,申申子题于墨书屋”。下钤“申申子”章。砚附樱子木盒一个,盒面刻题“可以为龙,可以为石,变化无方,人物之则,庚晨秋日,申申子题于丹霞书屋”。下钤“申申子”章。为清代端砚佳品。

雕孔雀端砚

●清

●长41厘米、宽33.4厘米、

厚6.5厘米

砚面受墨处平而微凹,上部雕山石、松林、圆月,雌雄两只孔雀立于其间。端砚为砚中名品,砚石产于高要县(今属广东省),呈深紫色,其质坚细柔润。

玉荷花螃蟹纹砚

●清

●长8.2厘米、宽6.3厘米

碧玉,椭圆形。巧做成荷花形,砚背面琢刻荷花叶脉纹和蜘蛛纹。砚面一端较为平整,为砚膛,砚池处刻一蟹纹,周边有荷叶纹。

构思巧妙,雕工精细,制作规整。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从考古资料来看,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能用研磨器研制颜料了。秦代墓葬出土了石砚和砚杵。到汉代,制砚水平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有陶砚、漆砚、铜砚和石砚。西晋时期出现了青釉瓷砚。唐代是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砚材的种类也增加了,石类中有端砚、歙砚、红丝石砚、鲁石砚等,此外还出现了陶瓷砚等。宋代出现了瓦砚、洮河石砚、澄泥砚、漆沙砚等,形状多为抄手形。辽代有辽三彩瓷砚。目前所见最早的玉砚为1970年山东邹县九龙山明鲁王朱檀墓出土的青玉砚。清代玉砚数量较明代多,形制多样。

(本版文图根据国家博物馆官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