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护士姐姐“不务正业”学画画 只为在骨伤科“哄娃”
日期:[2018-04-16]  版次:[A14]   版名:[新公益]   字体:【
■护士曹芳给小患者的绷带石膏画“小装饰”。

▲曹方闲暇时会邀请小朋友一起来画画。


■采写:新公益记者 李斯璐

通讯员 孙巧巧 杨冬玲

■摄影:新公益记者 王 飞

动画片《小猪佩奇》里,小马佩德罗腿部受伤,打着厚重的石膏,躺在病床上郁闷。好朋友佩奇前去探望时,拿起彩笔,在小马冰冷苍白的石膏上画上了光鲜彩绘,这一幕不仅给小马带来安慰,也给“佩奇迷”带来了阵阵温暖。

暖心的感觉不止于卡通世界。

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儿童骨科病房里,这样的故事天天上演。给骨伤患儿带来暖心抚慰的,正是病区里一众90后护士姐姐。“姑娘们经常为患儿们钻研简笔画,遇上因疼痛哭闹的孩子们,贴心的护士就会想方设法哄他们,孩子们尤其喜欢护士姐姐给厚重的石膏绷带画可爱的卡通肖像,一旦画上,就是止哭良药。”

骨伤患儿哭声不止 护士姐姐画只笑笑兔

两个竖起来的椭圆形,两只圆圆的大眼睛,简单几笔,便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画个“电吹风”外形,再添上两笔画出耳朵和眼睛,小猪佩奇简笔画也跃然“躺在”孩子们的手心上……这些简笔画,并非幼儿园课堂上的美术作业,而是医护人员用来抚慰小伤患的“绝招”。

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钻研简笔画,看似“不务正业”,其实不然。

今年3月28日,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2岁小患儿慧慧,刚做完小尾指的矫形手术。晚上10点,麻药过后的小朋友醒过来,便发现自己的小手被纱布和高分子石膏绷带缠绕,“伸手不见五指”,顿时惊愕地嚎啕大哭:“我的手不见了!”震天的哭声、瀑布般的眼泪,病区迎来了不眠夜。

90后曹芳是当夜值班护士,慧慧的哭声令她心疼,同时,曹芳也担忧其他小患者被哭声“同化”。

“伤筋动骨要静卧100天,低龄患儿却很难理解。他们情绪不佳、躁动,这样很容易触动到伤处,于康复不利。”曹芳是有经验的护士,她拿起圆珠笔,温柔地对小朋友说:“姐姐帮你戴一个小手套,小手套上画一只笑笑兔,特别漂亮,这个奖励是给不哭、表现特别棒的小朋友哦。”

两个竖起来的椭圆形,两只圆圆的大眼睛,几秒钟,简单几笔,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躺”在了慧慧厚重的石膏绷带上。小兔子圆圆的大眼睛似乎好奇地看着慧慧,慧慧被手上的简笔画吸引,忘记了哭泣。

神奇的是,小兔子简笔画似乎成了“镇哭良药”,只要画还在石膏绷带上,慧慧在随后的换药、打针、检查里,再也没有嚎啕大哭,“打针时,还指定要求那位画画的护士姐姐来。”小患者和曹芳像是坐上了友谊的小船,俩人手牵手一起去查房,去看望其他小病号,直到清明节假期前出院,孩子一直是开开心心的。

画画“哄娃”偶传网络 飞速转载点赞一片

这样一个暖心的场景被医院微信公众号记录下来,见诸网络。让曹芳意外的是,石膏上的简笔画被网友大量转发,点赞一片。“护士姐姐,你是有多大的脑洞,才想到这一招?”很多网友好奇追问。

新公益记者带着同样的疑问,近日约访到这名90后护士。

喜欢看动漫、画漫画、爱和孩子们玩耍……今年25岁的护士曹芳也是童心未泯的女孩子。虽然平时钻研精益求精的护理技术,但她坦言,遇上不配合治疗的患儿,护理技术再精湛也难以施展。“所以,学习和小孩子做朋友就成了第二专业。小朋友受伤了,一定很痛,更何况骨科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小小年纪就要面对手术,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抚慰。”曹芳说,她不仅会关注身边小病号喜欢的动画片——小猪佩奇、超级飞侠、汪汪队、托马斯小火车……闲暇时间,还会帮患儿的父母看护孩子。

“我只是在不断积累和小朋友相处的经验,熟悉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模式,用到平时的工作中去而已。”得知“哄娃”日常片段成为网络热门转载,曹芳依旧低调和谦虚。

记者了解到,南医三院儿童骨科的90后护士占了科室护士数量的2/3,这些与董芳一样有爱心的护士姐姐们,一有空就带着小患者画画,为了让患儿家庭在“无哭声病区”里安心接受治疗,她们自掏腰包买来卡通墙纸,为病房营造温馨气氛。

无独有偶,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杨磊为了让患者小朋友们心情愉悦,主动在左手上画了一只流行卡通人物小猪佩奇来“讨欢心”。这一则医护人员宽慰患儿的暖心新闻,让医患关系话题又成热议。

百变“哄娃”招数开道 医患同建和谐关系

南医三院儿童骨科欧护长介绍,儿科医护人员平时多学习哄娃技能,用耐心和爱心对待小患者,不仅能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还能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你能想象,要是自己的手脚被打上石膏,将会是什么样的体验?”欧护长表示,当今医疗行业里使用的石膏,是经历漫长时间改良而成的医用材料,叫“高分子绷带”。与旧时的石膏材料不一样,高分子绷带石膏的透气度增大,重量也大大减轻,但对一个孩子来说,仍然是十分难受的。

“比如手骨的石膏,是从肘关节,打到上臂上端,包裹后,手完全无法活动。尤其是夏天,一出汗,就会觉得好痒好难受,又挠不着。会说话的会跟大人说,但年纪小的孩子语言表达不好,只能哭。而且孩子还会恐惧,‘我的手本来是能动的,现在为什么动不了?’这是我们平时观察到的,患儿哭闹的主要原因。”

欧护长坦言,相比起换药、护理等专业技术来说,学会和小朋友打交道,是更重要的技能,因此,抚慰患儿情绪也成为儿童骨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必修课。

“医院领导并没有要求我们去学习这方面的技能,也没有专门设‘哄娃’学习班,但全体医护人员,都是绞尽脑汁去舒缓孩子们对伤病的恐惧情绪。”

欧护长笑说,在小朋友的石膏上画画,是医生和护士经常干的事,这是惯用手法,也不稀奇。除了在手上画动物图案,欧护长记得,小儿外科很多医生自费准备一些印章,“小朋友表现好,就盖一个‘你真棒’。”甚至,很多医务人员还会自制玩具来逗小朋友开心——“比如,医用橡胶手套,你知道吗?这种手套,如果用来做检查,孩子们一看见医生套手套就会害怕。但医生对着手套,用力一吹气,冰冷的手套瞬间变成手指气球,放在孩子们的病床前当玩具,孩子们就会呵呵大笑。注意力一转移,做检查就更顺利了。孩子心情好,家长也会对医护人员放心,医患关系也变得和谐。”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