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佩服古人,一个盆竟能做得如此精致
日期:[2018-04-22]  版次:[A22]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作为盛放物品的钵状容器,盆给我们的印象再熟悉不过了。如今人们还在用着各种盆,花盆、脸盆、盆景等等。可是,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古人们就早已制造出了盆。而且它不止是简单的生活器皿,人们还对各种材质的盆加以修饰,做得非常精致,甚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料。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前期 仰韶文化

●葬具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此彩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舞蹈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后期 马家窑文化

●水器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此彩陶盆呈橙红色。上腹部弧形,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以简单的黑线条作为装饰。内壁饰三组舞蹈图,图案上下均饰弦纹,组与组之间以平行竖线和叶纹作间隔。舞蹈图每组均为五人,舞者手拉着手,面均朝向右前方,步调一致,似踩着节拍在翩翩起舞。每一组中最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臂膀在不断频繁地摆动的样子。

三组舞人绕盆一周形成圆圈,脚下的平行弦纹,像是荡漾的水波,小小陶盆宛如平静的池塘。关于舞蹈内容说法较多,有认为是远古时期氏族成员在举行狩猎归来的庆功会,跳着狩猎舞;也有认为是氏族成员装扮成氏族的图腾兽在进行图腾舞蹈;更有认为是在进行祈求人口生殖繁盛和作物丰收的仪礼舞等。一般认为舞蹈图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在重大活动时群舞的热烈场面。

“医工”青铜盆

●西汉

●医疗器具

河北省满城县刘胜墓出土。此盆敞口、沿外折,浅折腹,假圈足。口部和底部各有一处修补,系用铜钉铆合。在口沿上两处、器壁上一处刻“医工”字样。其外壁距口沿3厘米以下铜色较黑,可能是隔水蒸药用所致。

出土的汉代医疗器具多为青铜制品,与《治百病方》提到的药物要用青铜器冶合的要求相符。古代医者通称为“医工”“医匠”,而汉代诸侯王国主管医务的官吏被称为“医工长”。这件“医工”青铜盆为中山王内府的医疗器具,也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而自铭为医用的器具,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印花人物鸟兽纹兽足盆

●唐

●明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此盆为圆形,青灰地,平口,里面有旋转而成的细擦纹,盆外围涂黑,在光平泥胎上涂细青泥一层,浮砌有龙、猿猴、虎、马、牛、狮等禽兽形象。这些禽兽,有的抱膝箕坐,有的举足高跃,有的漫步缓行,有的振羽欲飞。禽兽的空隙处满布团状物。盆的三足为站立着的三只兽的前部,即三只兽顶着盆。类似的这种兽蹄、鱼蹄足盆,在新疆库车、和阗故址均发现过,一般置于死者头部或足部,每一个死者只有一两件,似极尊贵者才有。

钧窑玫瑰紫大花盆

●宋

●陈设品

此花盆形似渣斗,敞口,斜颈,鼓腹,圈足外撇,足底有五处支钉痕迹。釉色紫蓝,上浅下深,并出现与色地不同的呈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部分流入空隙填补裂罅所产生的。钧釉的釉层很厚,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因而促使裂纹和缩釉等现象出现。然而,蚯蚓走泥纹的出现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自然的美感。

五彩花鸟纹八方花盆

●清 康熙

●陈设品

盆通体呈八方形,折沿,深腹。通体五彩装饰,盆身绘花鸟图,老树新枝,梅花、玉兰绽放,喜鹊栖于枝上,折角处绘翠竹纹。折沿上绘折枝花卉和飞鹤纹,近足处外壁凸起如意头八个,内绘折枝花卉纹。折沿下自右向左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底有一圆孔。

康熙官窑五彩多为碗、盘等小件器物,大件器物有花盆、瓶类。此器形制较大,古朴浑厚,气魄雄伟,画工苍劲有力,静动相生,显示出康熙时期制瓷的高超技艺。

铜胎画珐琅蝠莲纹花盆

●清

●陈设品

铜胎画珐琅器是以铜做出器胎,然后把珐琅质釉料填画在器物表面。铜胎画珐琅工艺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获空前发展。这件铜胎画珐琅花盆,饰以蝙蝠、莲花纹饰。蝠莲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之一。汉字中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谐音,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莲”又与连绵不断的“连”谐音,因而蝠莲纹就寓意幸福相连。

粉彩镂空八宝纹花盆

●清

●陈设品

花盆撇口,深腹,平底,圈足。镂空器身饰如意头状,外壁白地粉彩绘暗八仙纹、彩云和红蝠纹,近足处绘海水纹,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底施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上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围以粉彩四夔凤纹。

镂空又称为“镂雕”,是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此器造型别致,将彩绘、镂空装饰技法相结合,构图巧妙,工艺精湛,为乾隆粉彩器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青金蓝釉带托花盆

●清

●陈设品

花盆折沿,深腹,圈足。底置四个出水孔。盆托折沿,浅腹,广底,圈足。两器通体施青金蓝釉,足内无釉,均阴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青金蓝釉是雍正时期在仿宋钧釉基础上创新品种,以乳白釉为底釉,上吹洒钴蓝釉料,高温烧制而成。釉色由青、蓝、白等色斑相交融,色如青金石,故名“青金蓝釉”。雍正官窑青金蓝釉器有石榴尊、花盆、洗、缸、蒜头瓶、菊瓣纹瓶等,无釉砂底,并刻有雍正篆书款识。此器为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花盆的形制,除青金蓝釉外,尚有仿钧、霁蓝、霁红釉等品种。(本版文图根据国家博物馆官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