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外卖信息遭甩卖,平台难辞其咎
日期:[2018-04-24]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三言堂

■斯涵涵

800元能买上万条有关外卖用户姓名、电话、地址、订餐次数等隐私信息;代运营店铺可用软件自动抓取用户信息……近日,记者卧底多个“电话销售”群,发现有卖家专门出售外卖订餐客户信息,每条售价不到一毛钱;还有网络运营公司将其搜集后打包倒卖。部分外卖骑手也在利用用户信息牟利,有骑手对“当天”订单信息报价一元一条。

对此,有网络订餐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平台内部对于信息的管理非常严格,但用户订单信息涉及商家、骑手等多个环节,不排除有其它因素导致信息泄露。实情或许如此,然而,用户订外卖,首先是跟外卖平台打交道,出于对外卖平台的信任与支持,将自己的隐私信息、行踪全盘托出。如果订一次外卖,自己的信息就被售卖一次,快递单如泄密单,这种安全隐患的存在,显然与平台的疏于防范脱不了干系。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由此可见,履行安全管理义务、确保客户信息安全既是外卖平台的法律义务,也是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准则。

所以,要截断外卖订餐成为隐私泄露的渠道,首先商业公司应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完善信息管理机制,及时更新信息保护手段,建立深层防护机制,建立详细的信息技术使用、处理等标准规范。

去年,一些外卖平台推出了隐私面单,单上消费者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中间4个数字,都被*字符代替,快递小哥可以通过APP联系到收件人,但看不到详尽信息。事实上,外卖平台也可以效仿,推出隐私订餐单,降低快递运输长长链路上的信息暴露风险。如此一来,商家也好、骑手也罢,其他人很难从订餐单上窃取消费者隐私。通过大力强化商业公司隐私保护的技术支撑,可从源头上起到阻断消费者隐私扩散的作用。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尽快推出、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完善法律法规,划出公民信息保护的明确红线,提高防御意识及监管水平,避免信息被有意、无意甚至恶意地搜集、泄露与贩卖,损害公众权益和信息安全。各方携手,顺应形势与民意,将用户个人信息“加码”隐藏,共同构筑信息保护与公共安全屏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