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明蓝釉最成功在宣德 天蓝釉清代康乾最盛
日期:[2018-05-06]  版次:[A16]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唐三彩 国家博物馆藏

■元 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元 钧窑天蓝釉双耳连座瓶 国家博物馆藏

■元 蓝釉金彩月影梅纹杯 河北博物院藏

■钧窑青釉尊 国家博物馆藏

■明万历 霁蓝釉白龙纹炉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团凤纹盒

蓝色在中国古陶瓷中出现也算是比较晚的一种色彩,从目前存世和出土的陶瓷器物来看,唐三彩器物是最早出现以蓝釉为装饰的古代陶瓷器物,此后元明均有发展,在清代则更上一层楼。首都博物馆业务研究部主任龙霄飞在《古陶瓷色彩之旅》一文中研究称:“蓝釉是中国古代陶瓷装饰百花园中绚丽的一枝。”

■收藏周刊记者梁志钦 整理

唐蓝釉作局部装饰用较为多见

虽然唐三彩器物是最早出现以蓝釉为装饰的古代陶瓷器物,但色彩多以黄、绿、自色为常见,而蓝色还属少见。蓝釉在唐三彩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其他釉色混合使用,以最常见的色彩交融方式体现出斑斓绚丽的效果,蓝色只是其中的一种釉色。另一种是单一的蓝釉品种,器物表面纯以蓝色为装饰釉色,这种器物在唐代还是较为少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黄、绿、白、赭等是唐三彩中常见的色彩,而对于蓝色这样一个冷色调的颜色如何与暖色调颜色搭配呢?唐代的工匠们发挥了富于创造性的、充分的想象力。众所周知,马是没有蓝色的毛色的,但唐代的匠师们以大胆的想象把骏马头、身、四肢以蓝釉笼罩,整体以蓝色为主色,配以黄、绿、自色为点缀,冷暖相配,蓝自相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于人物俑来说,蓝釉多数施于女性的装饰上,以表现外衣为主,往往以蓝色作为外衣的主色,其上点染或黄色或白色的大小不同的椭圆形或花形的色块作为装饰,表现出服饰丝质轻柔滑润的感觉;或者以蓝釉装点衣饰的局部,如披肩、裙带等等;而男性的外衣往往以纯蓝釉为饰,少加点染。对于器物来说,蓝釉也是作为局部装饰来使用较为多见。

然而,唐之后,在宋、金时期,从色彩面貌上来说,可以称之为蓝釉的也就只有钧窑的天蓝釉了。钧窑釉色变化万千,但其釉色中的主要呈色剂是氧化亚铁,因此,从传统的陶瓷分类来看,钧窑一般仍归入青釉瓷系列,钧窑之“蓝”只不过是较重的青色而已。

高温蓝釉的烧造成功是在元代

高温蓝釉的烧造成功是在元代。此时的蓝釉仍然以氧化钴为着色剂,而釉已经使用了高温石灰碱釉。唐代三彩中的蓝釉是以铅为助熔剂,釉的附着力较弱,釉层容易受损和剥落;而高温石灰碱釉具有黏稠而附着力强的特点,使得釉层与胎体结合紧密,高温使其色彩光亮润洁,较之三彩的蓝色更为深沉雅润,具有了类似蓝宝石一般的光泽,因而此种高温蓝釉也被称作宝石蓝釉。

元代所见传世和出土的蓝釉器物数量不多,在装饰手法上主要是两种方式,即蓝釉描金和蓝釉白花。蓝釉器物造型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碗、盘、梅瓶、匜、爵杯等几种。虽然元代烧造成功了高温蓝釉,但令人奇怪的是,我们所见到的并没有以纯粹蓝釉示人的器物。

先来看蓝釉描金,这类器物都是通体满施蓝釉,用金彩在蓝釉之上描绘简单图案。是一件典型的元代蓝釉金彩器物。再来看蓝釉白花,这类器物以蓝釉为地,做法是在坯体上先堆贴雕刻好纹饰图案,之后上一层透明釉,纹饰之外施蓝釉。蓝釉白花器物往往稍稍突起于器物胎体表面,并伴随有刻花工艺。这类器物造型见有梅瓶、匜、盘、砚盒、罐等,代表器物以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纹盘为最典型。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元代蓝釉白花器物中最具风采的作品。

龙霄飞在《古陶瓷色彩之旅》一文中研究称:“无论是蓝釉金彩还是蓝釉白花器物,都突显出了工匠们大胆的装饰思想。高温蓝釉在元代的成功烧造,为明、清两代蓝釉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蓝釉白花在宣德时期盛行

最著名则是洒蓝釉

明代蓝釉的烧造在元代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出了欣欣向荣的面貌。单从对蓝釉的称呼上来看,就有很多种,如祭蓝、宝石蓝、积蓝、霁蓝、霁青等。明代的蓝釉从明代建国后就开始烧造了,洪武朝烧造的蓝釉还不是纯粹的内外通体单色蓝釉,而是与其他单色釉共同烧造,或者器内为蓝釉,器外为另一釉色,或者相反。这种装饰方法的早期蓝釉器物多流散到了海外,国内较为少见。

明代蓝釉器物烧造最为成功和最有影响的当属宣德一朝。宣德蓝釉品种主要有三种,即纯蓝釉、蓝釉白花和洒蓝釉。其中,元代开始的蓝釉白花器物在宣德时期也十分盛行。明代的蓝釉白花器物在造型上要比元代增加了不少,纹饰题材上也大大丰富了,装饰的技法上较元代更为细腻和规整,线条更为流畅、生动,观赏性也更强了。

宣德蓝釉除了以上两个品种之外,最为著名的就是洒蓝釉了。洒蓝釉又叫青金蓝釉,是宣德时期创烧的一个釉色品种,其特点是与施釉的方法密切相关的。这一品种的上釉方法是用竹管蘸上蓝釉汁吹在器物的表面,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由于吹的力度的不同在器表形成了厚薄不匀、深浅不同的斑片,浓重处釉层较厚。品种既有纯蓝釉器,也有蓝釉白花器;蓝色较为鲜艳而微微泛紫,仍有桔皮纹。

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的发掘中,又出土了宣德时期的洒蓝釉钵、水仙盆、梅瓶、高足碗、撇口碗等,让我们对宣德洒蓝釉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蓝釉的烧造贯穿了整个清代

民国大量仿烧康雍乾天蓝釉

清代蓝釉的烧造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品种上说,都远远超越了前代。最常见的还是霁蓝釉,记载中又有祭蓝、积蓝、宝石蓝、霁青等不同称呼;其次是洒蓝釉继续烧造;再次出现了天蓝釉,色泽较霁蓝更浅淡些;而最重要的是在蓝釉的装饰上更加丰富多彩了,在描金、蓝釉白花之外,出现了刻花、印花等多样的装饰手法。

蓝釉的烧造贯穿了整个清代,产品的生产在满清入关后从顺治时期就开始了,但传世品较少;之后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蓝釉的生产也如同整个瓷器的烧造一样欣欣向荣,臻于极致;从嘉庆以后,蓝釉虽然仍在继续烧造,但数量、品质都不断下降,以嘉庆、道光、光绪时期的产品为佳,尚能承续清前期蓝釉的烧造水平。

在雾蓝和洒蓝釉之外,清代还出现了成熟的天蓝釉。这个品种在景德镇御窑厂的发掘中曾出土有明代宣德款的残器,但可以看出,釉色还不够纯正,尚属初创,而康熙时期则成功地烧造了这一新的颜色釉品种。

天蓝釉的烧造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盛,所见大多为官窑器,工艺技术好,质量水平高,之后几朝虽也有烧造,但大不如前了,民国时期曾大量仿烧康、雍、乾时期的天蓝釉器物。  

蓝釉是中国古代陶瓷装饰百花园中绚丽的一枝,其色泽雅润,色调深沉,给人以庄重、肃穆、深邃的感觉,明清时期,更以其为祭祀上天的主色。由于单独的蓝釉给人以距离感,没有能够进入平常人的生活中,于是聪明的古人给蓝色增加附饰,给其以更多的表现力,让它从皇家的祭祀文化中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如此便看到了蓝釉表面的描金、白花、开光等各种装饰手法,使得蓝釉器物从祭器扩展为陈设器、文房用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使得庄重肃穆的蓝色活泼起来、生动起来。

(本文内容据《古陶瓷色彩之旅》龙霄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