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素描为国画创作提供了另一种维度的思考
日期:[2018-05-06]  版次:[A1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山水写生 2018年

■山水写生 2018年

■山水写生 2018年

■山水写生 2018年

个展广州开幕,青年画家莫里加谈创作:

“来了,走了——莫里加写生作品展”日前在广州展出,莫肇生在文中写道:“路对了,剩下的就是努力。”莫里加也坦言,父亲莫肇生并没有教自己具体怎么在艺术上探索,更多的是传授如何感受与体会生活。而他的艺术感觉,也正是这样被启蒙生发的。在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后,莫里加成为了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谈及对笔墨的看法,他称:“笔墨的重点在于‘沟通’,它是有生命的,会生长的。”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爸爸不教我画画,但带着我去观察

收藏周刊:你觉得自己的学艺道路中,父亲莫肇生的影响有多大?主要在哪些方面?可以简述自己学艺的心路历程。

莫里加:最记得上幼儿园时,有一次爸爸接我放学,骑着自行车带我去了一个工地,那个工地有一辆大型挖掘机正在挖地基,爸爸让我看 一下这个挖掘机是怎么动的,怎么挖土的,这个土又是怎样被挖起来又放下的……我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因为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庞大的机器在运作,我盯着它看了很久。回家之后爸爸给了我一张纸,一支铅笔,让我试试看能不能把刚才看到的画出来。这是我第一次对现实的观察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爸爸虽然是一个画家,但他几乎不教我怎么画画,但是会带着我去观察、感受、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是一个有趣且对世界充满爱的人。他感染我的更多是他的灵魂,百折不挠,无畏无惧。

从高中开始我正式学习美术基础课程,因为文化课程紧张,所以,只有假期可以用来画画。但是爸爸提醒我,虽然平时在学校上课没有完整的时间画画,但是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画速写,因为完成单张速写所用的时间比较短,可以实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持续训练。速写能训练眼、心、手的连贯性,这是绘画中最重要的能力。

进入了美术学院之后就开始了学院体系的学习。我本科在广州美术学院,广美的中国画教学延续了岭南画派的教学体系。学习内容包括历代经典中国画作品临摹、青绿山水研究、美术史论等课程,其中最重视的是山水画写生课程。山水系的学生每个学期都会外出写生一个月,老师和同学都住在山里,不仅现场对景写生,还体验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跟原住民的生活融为一体,这也是一份很大的收获。

研究生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获得了很多新鲜的信息。在读研期间不仅学习国画学院的课程,还有造型学院、人文学院、设计学院的课程和讲座也会去听,通过涉猎不同领域的美术科目,再观照自己的中国画创作,使我对中国画有更立体更客观的认识。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推进创作理念

收藏周刊:你怎么评价素描等造型艺术技巧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说说个人体验。

莫里加:素描是西方绘画的基础,讲究光对物体的作用,着重于客观视觉经验。而国画的观察和思考更注重意象和意味。在工具材料的运用上, 素描是训练人对绘画工具的控制能力,而国画的工具材料更为敏感,随机性强,所以更倾向于培养人与工具材料的沟通能力。素描是人对客观对象的观察,国画是环境对个人内心的触发,正好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就以透视理论为例,素描里的平视、俯视、仰视中的“视”来自于人,以人 作为出发点,而中国画的平远、高远、深远中的“远”是环境的概念,以外部世界观照内心的过程。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相互渗透,素描的艺术思维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另一种维度的思考。

收藏周刊:在广州美院中国画专业毕业之后,就到中央美院读研,南北的转换有没有特别大的感触?艺术观念上有哪些转变?

莫里加:在广美四年的本科学习为我打下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使我对中国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创作能力。广美的教学很注重写生,注重实战能力,在长期的写生和临摹训练中,基本上解决了技术问题。而在央美的研究生学习中,学院更重视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

虽然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但中国南北的人文差异还是很大。广州是个商业发达的城市,城市结构较为复杂,人们的生活精彩缤纷。艺术离不开生活的体验,多元的生活形态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的可能性,创作上可利用的素材很多。而北京则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政治、文化气息浓厚。在这个漩涡的中心点,我的思维不一定像在广州的时候那么跳跃,而是火力更集中。北京丰富的信息资源、浓厚的学术氛围给我提供了对绘画创作深入研究的可能,使我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推进创作理念。

用笔用墨不宜刻意 不宜提前规划

收藏周刊:谈谈你对笔墨的理解?包括中国画的关系和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

莫里加: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元素,宣纸、毛笔、墨、水,都是极其敏感的绘画材料,我在思考为什么中国人会选择用这种如此难以控制的工具材料来书写和绘画,我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它们更贴近自然。一滴墨,一滴水,碰到宣纸上会渗化,化成什么形态,无法控制,是自然的结果。刚开始学国画的时候觉得很难,因为不像素描那样画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它自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由我掌控。后来发现,我越控制,越控制不了,反而不控制,顺其自然,还能从中找到些规律。笔墨的重点在于“沟通”,它是有生命的,会生长的。

书法跟国画一样,都是笔墨形态的组织形成艺术的效果,注重气息的连贯。气息来自于人,体现于手感,在书法上相对体现得更直接,更瞬时。

无论是书法还是国画,用笔用墨都不宜刻意,不宜提前规划。有时候答案就在第一笔落下之后就出现,就会知道下一笔该怎么做,如何生发。

收藏周刊:您希望通过中国画表达怎样的艺术追求?

莫里加:自然,是我在绘画创作上追求的感觉。我希望我的绘画可以伴随着我的生命成长,它与我和我所在地世界的点点滴滴密切相关,并自然而然的发生。但我不希望用绘画来表达自然,它不是一个工具,我希望它能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的环境中与我共同成长。

画到这个阶段,我更希望探索自己

收藏周刊: 在古代中国画中,哪位前辈大家是您最喜欢的,为什么?

莫里加:八大山人,因为他的个人态度明确,而且态度体现得简洁、清晰,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虽然不一定完美,但是过分完美会缺乏真实感,有缺陷,反而个性鲜明。艺术跟人一样,不一定完美,但是要完整。

收藏周刊: 接下来,你会在哪方面探索?希望自己的创作有怎样的突破?

莫里加:画到这个阶段,我更希望探索我自己。经过了十多年的绘画学习和创作实践,感觉刚刚具备了自我探索的条件,现在处于接收和输出之间的一个节点,我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更透彻的了解,接下来的路才能更清晰。不过对自己的探索也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如果某天我能在画画的时候不需要用脑思考,纯由内心驱使,自然而然就画出来了,这应该算是一个突破。

简介

莫里加 1986年生于广东肇庆,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助教、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