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二手号码解绑困境靠什么破?
日期:[2018-05-07]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舒锐

二手号码已经成为目前选号系统内的主流。据报道,有用户表示,想要选到一手号码就不得不选择高额套餐。很多用户表示,二手号码为自己带来不同程度的烦恼,如登录上他人账号、不能注册App账号、看到前号主的隐私等。而运营商方面表示,目前一手号码“几乎没有”。

根据规定,码号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码号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运营商在支付使用费后,获得了对某些特定码号资源的使用权以及“转租权”。用户向运营商购买手机号,其实只是获得了号码使用权的租用权。为了提高码号资源利用率,当用户不再租用号码时,运营商会将未办理停机保号业务且停机超过一定时间以上的手机号码回收、重新出售。

这类号码就是俗称的“二手手机号”。如此“惯例”虽然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使用过或正在使用该号码的用户带来了麻烦,引发尴尬重重。新用户常因号码曾经在微博、支付宝等应用中已经注册,而无法再次注册,甚至号码早已因之前用户的不端行为无辜地被标记为“骚扰电话”。而之前的用户若是在弃号前未将各应用与号码解绑,则可能被新用户盗用应用号,乃至遭遇财产损失。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互联网中,我们之所以知道自己不是在和“一只狗”聊天,正是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了有效的身份识别系统。无论将来互联网的算法与交易模式如何演变,都离不开最基本的身份识别规则。在手机号逐渐实名化的现实语境中,几乎所有应用都将手机验证码作为对交易对手重要乃至唯一的识别方式。

通常而言,各应用顶多在第一次身份识别时,既要求身份证号,又要求手机验证码。只要通过了第一次身份识别,在今后交易中,对于应用软件运营者而言,手机号即是用户,手机号所存于的那个手机所发出指令即代表该用户的指令。即便该手机号被人盗用,也常常构成表见代理,相关法律责任将由手机号的主人承担。

如此简单、粗暴的身份识别规则,正是互联网经济得以发展的根基。二手号最尴尬之处正在于,让现有的互联网身份识别系统与推定规则发生了巨大偏差。对此,一方面,需要各应用运营商简化用户注销流程,嵌入一键式注销功能。另一方面,各方应从顶层设计中,重视这一问题,如在更高层面构建起电信运营商与应用运营商的信息共享与互通平台,让各方运营商们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电信运营商需要收回某一号码时,须以类似于公告的形式周知应用运营商,而应用运营商收到指令后,须将该号码从自有系统中注销、删除。若是运营商们未有效履行注销义务,因二手号引发身份错位带来的损失,其则须承担一部分责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