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他还是个孩子”,过度宽纵不利于“熊孩子”成长
日期:[2018-05-11]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三言堂

■付彪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

这几年,“熊孩子”犯错闯祸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大声嚷嚷、冲着电梯按键撒尿、在铁轨上放石子逼停列车、跑到楼房高层拧开消防栓……一些“熊孩子”的折腾,挑动了公众的神经,每每都会引来一阵热议,既有“他还是个孩子”这样的开脱,也有“该好好管教”这样的痛斥,还有的得出“熊孩子背后是熊家长”这样的归因。

“熊孩子背后是熊家长”,这样的判断可能有些绝对化,但“熊孩子”一再犯错闯祸,则不能不说其背后或隐或现会有“熊家长”无原则的宽纵和溺爱。每个孩子天生并不是“熊孩子”,“熊孩子”也不是一天炼成的,而是其不当言行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纠正,使得孩子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对错,进而导致孩子不断以破坏秩序为代价而试错。

可以说,出问题的是孩子,病根大多在家长身上,正如89.4%的受访者认为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犯错闯祸,家长不当回事,认为“他还是个孩子”,舍不得管教,舍不得动个指头;当老师在管教孩子时,一味抱怨老师,甚至还告老师体罚学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就会成为“熊孩子”。

“他还是个孩子”,不是孩子犯错闯祸就有豁免权的理由。恰恰相反,正因“他还是个孩子”,我们才更要好好管教,而不是无原则地宽纵和放任。毕淑敏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中写道: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当然,这并非提倡“棍棒教育”,而是需要我们通过一定惩戒指出错误,真正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要付出代价的。

首先家长对子女要有教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做到以身作则,让孩子有样学样,同时要立规矩、有惩戒,不因“他还是个孩子”而宽纵。此外,“熊孩子”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校、社会都应重视起来,共同校正“熊孩子”的不良行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