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44年,连续88届广交会,我每届都来”
日期:[2018-05-16]  版次:[A11]   版名:[Hi广州]   字体:【

广交会有群来了就不走的“老”客户

第123届广交会本月5日闭幕。

作为中国进出口和世界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创办至今已61年。

如今,广交会已与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共有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116位政要到访。

广交会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外贸发展史,见证中国外贸由小变大,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

而有些参与者,也不知不觉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在本届广交会会场,新快报记者见到了68岁的巴拿马中华总会会长兼巴拿马科隆(CO-LON)自由贸易区华商总会会长冯雅迪。

冯雅迪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是连续第44年“准时”来到广州,几乎见证了整个改革开放40周年里,广交会的发展壮大历程。

■新快报记者 罗韵 陆妍思/文 ■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图

忆往昔 七十年代来参展 “过了时间没饭吃”

上世纪50年代,冯雅迪出生在温州市平阳县,20岁出头时,他为了谋生出国,定居巴拿马,也入了籍,在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从事中国产品的批发生意。

“44年,连续88届广交会,我每届都来,广交会就像连着风筝的线,牵动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巴拿马‘游子’的心。”冯雅迪感叹道。

冯雅迪回忆,他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时,是在1974年,当时,24岁的他以“来宾”的身份参加了第35届广交会。

“那时没有直通车,我们从香港过来,到了罗湖以后,下车走过罗湖桥,到了深圳再坐车,才能辗转来到广州。”

“那时候,广交会展期是一个月,限于有限的条件,参展条件当然比不上今天。”冯雅迪津津有味地回忆道,“那会儿,过了时间就没有饭吃,不像现在会展场馆内饮食供应这么充沛、丰富。”

那时,大家在广州都会仰望那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五星级宾馆——东方宾馆,可是作为外商,哪怕掏得起钱,在当时的环境下,也不一定能住得上,“现在各种各样、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太多了。”他笑道。

除了环境,广州人的变化也给冯雅迪留下深刻印象。

“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街头的行人衣着仅有几种颜色。那时你在大街上看到人的穿着,不是蓝的就是灰的,不是灰的就是绿的。”而如今广州人的服饰品位自不用说,多个国际服饰品牌专卖店进驻,本土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也初露尖尖角。

采访过程中,冯雅迪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1982年的外汇兑换券:“那时候外商来参加广交会,要把钱换成外汇兑换券,才能在市面上买东西,否则就只能到友谊商店去买。现在,不仅拿着钱想买什么都可以,即使两手空空走在街头也不用愁,因为就连小店都可以移动支付,真是太方便了。”

40多年间,从广州宾馆到流花路,再到现在的琶洲,冯雅迪见证了广交会3个展馆的变迁,他认为,每一次搬迁,都是广交会在质和量上的级别跃迁。

“如今的广交会跟以往相比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规模更大,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更多,很多外国人都是冲着广交会的品牌效应来的。”冯雅迪感叹。

看今朝 “大家脸上都有笑容,每一个华人都感到自豪”

冯雅迪对记者说,多年来,他一直牵挂着祖国的发展。

“我们很多海外的华人华侨,为了生活拼搏,手脚都停不下来,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努力奋斗就是给华人丢脸。同时,只要祖国好,我们心情就好,脸上就有光。所以每次来到广交会,我心里都很激动,因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后,广州处处都是高楼大厦,大家脸上都有笑容,这样的场景,每一个华人都感到自豪。”

冯雅迪曾任巴拿马驻中国贸易发展办事处副代表长达十年,为了促进中国和巴拿马之间的经贸往来,他促成了中国和巴拿马互相成立办事处,搭建起交流平台。2017年6月,巴拿马和中国建交,让他备受鼓舞。

“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对两国的商业贸易十分有利,对在外华侨的发展也很有帮助。”冯雅迪表示。

今年会展期间,他跟本地的同胞、合作商多次聚会,致力于结交本地人脉,积极为中国企业赴巴拿马投资创造条件。

“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这么大的进出口市场,而科隆自贸区是免税的,我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利用巴拿马作为一个中转中心,赴全球投资,华商总会在这一过程中愿扮演义不容辞的沟通角色。”冯雅迪表示。

他们说

“那些整齐的机械臂 让我感到很震撼”

多名老参展商感受良多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把广交会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卖全球买全球’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本届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徐兵曾如是说。

而很多老参展商,也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一趋势。

来自南非的Juma是广交会的老面孔,连续参加了十多届。

今年,在所属国外交机构的努力下,他和他的同胞们还受邀参观了多个位于广州周边的工厂,跟一线的生产商面对面交流,这让他获益良多,对自己的生意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他说,多年来一直通过广交会与中国箱包出口企业合作,在连续参加十余届广交会期间,中国出口企业的箱包种类不断增加,在产品材质和工艺上也在不断改进。随着科技发展,与他合作的出口企业已实现自动化生产,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次品率也很低,“他们的工厂里,那些整齐的机械臂让我感到很震撼。”

来自英国照明设备制造商STANLEY的工作人员Gorse受访说,在上一届广交会,他结识了130个国家的友商,同时还拉近了公司与中国当地生产商的距离。

“STANLEY是英国知名的装饰照明设备制造商,产品覆盖英国各大百货商超、专业工具连锁及零售终端。作为20多年的广交会老参展商,他认为出现在这样的展会平台上,符合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

来自埃及的发动机企业负责人Fathy Mahound也认为,广交会作为一个平台,为境外企业开拓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卖全球提供了极大便利,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我们的产品通过在广交会的展示,在全世界打响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