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银行卡“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不宜默认开通
日期:[2018-06-28]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来论

■李秀荣

您手中的银行卡,不需要输入密码,不需要签名确认,“唰”地一下就支付了;默认开通,消费时认卡不认人,每天最高可被“刷”走3000元……数据显示,带有“小额免密免签”功能的银行卡,目前在全国已发出超过10亿张。近期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银行卡小额免密免签,也就是“一挥即付”,在1000元额度内,不需要输入密码和签名,就能完成支付。这样的双免,确实有着较强的现实需求——持卡人在加油、高速公路缴费以及在各大商场购物等情形之下,往往会追求快捷方便,免密免签就可大大提高支付效率;对于经营单位而言,也可提高收银效率,缓解顾客排长队的局面。

问题的关键是,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功能默认开通,不需要征得持卡人事先同意,这是不合理的。其实,在2015年有关方面推出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时,就要求成员机构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在其业务规则中,就明确规定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在业务开通前应履行向持卡人告知的义务。然而,这项功能为何最终变成了“默认”开通?

在消费行为中,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是消费者的法定权利。而银行默认开通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至少是对用户的自主选择权、知情权的无视。不少持卡人表示,开卡时不知银行卡小额支付双免,在消费时才知道,钱“嘀”地一下就被刷走了,万一卡丢了,很可能被盗刷。支付宝、微信的小额免密支付,还可设立手机密码或指纹解锁作为保护;银行卡一旦丢了就相当于直接丢钱。虽说银联为持卡人设置了专项赔付金,提供72小时失卡保障服务,但银行卡到底是否被盗刷等问题,会面临着无尽的扯皮。

出于保护用户的自主选择权、知情同意权,也出于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银行卡“闪付”不如默认为关闭状态,开通则需要申请,这才符合保障用户权益的精神,在程序上也才是最科学合理的。

通过申请开通这一道严格程序,银行可充分有效地告知用户关于“闪付”的内容和风险,并让其签字确认,更有利于减少双方的损失。给用户创造便利,应建立在资金安全和尊重用户的基础之上,有了安全与尊重,再谈寻求一种更稳妥、更符合常规、更易被用户接受的推广方式,让有需求的人选择开通,无需求者则可不开通,无疑更合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