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并不缺乏国际艺术交流的平台”
日期:[2018-07-04]  版次:[A08]   版名:[Hi广州]   字体:【



经过20多年的熏陶,本地观众对国际艺术品和艺术家的了解逐步加深,欣赏品味不断提高,这对于海外艺术机构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品质一般的作品和知名度“注水”的艺术家无法出现在广州艺博会这样的平台上。跟往年相比,除了大机构以外,一些特色不太明显、作品和艺术家知名度不足以及售卖工艺品较多的海外参展商,被更多风格新锐、布展倾向“小而美”的新锐画廊取代。

■新快报记者 罗韵

俄罗斯画家来分享 “世界杯”赛场外的乡村山水

展会期间恰逢世界杯如火如荼的赛期,会场也刮起一阵“俄罗斯风”,来自俄罗斯的参展商、工作人员和本地留学生组成了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俄罗斯传统风格的油画作品是广州艺博会的老面孔了,今年,喀秋莎画廊等机构也如约而至,带来大批功勋艺术家的作品,旨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中俄艺术交流活动,弘扬中俄两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增进两国人民之间对艺术的了解,为文化艺术交流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俄罗斯籍策展人安娜告诉新快报记者,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和功勋艺术家这样的头衔,是一种荣誉称号,用来辨识水平非常高的业界翘楚。除了芭蕾舞演员以外,其他门类的艺术工作者起码要从业20年以上才有资格参评功勋艺术家,人民艺术家则需要30年以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喀秋莎画廊这次带来的油画作品风格继承了俄罗斯艺术向来的端庄、大气和凝重,题材也围绕着传统的村庄、植物、水果等景物和女性人物肖像。据喀秋莎画廊工作人员介绍,来参展的艺术家都是当地妥妥的大牌,既在俄罗斯国内享誉多年,也有丰富的海外参展经验,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比如阿基莫夫·弗拉基米尔·维亚切斯拉耶维奇,就拥有“人民艺术家”头衔,20年前已经开始在德国、奥地利、柏林、奥登堡、埃及、纽约和西班牙等地举办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功勋艺术家波利卡尔波夫·尼古拉·伊佐希莫维奇和古谢夫·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都是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

除了这些有组织抱团而来的大牌,不少俄罗斯艺术家也自发入场参展,他们也抽出时间来到活动现场,亲身跟观众交流,不少人已经跟本地机构有多年的合作经验,科西廖夫·谢尔盖还在中山市创办了一家小型艺术画廊,在自家画廊的展位前,他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次带来的作品大多数是自己幼年时家乡的四季风景。

“现在有很多中国的朋友在俄罗斯看世界杯,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索契等主要城市,但是作为俄罗斯人,我更想和你们分享在俄罗斯城市以外的广阔乡村风景。我的家乡在俄罗斯东部的阿穆尔州,位于西伯利亚。从事绘画20多年,我走过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地方,但是最喜欢画的还是阿穆尔四季分明的风景。”

他说,他的旅行足迹遍布俄罗斯,看过大自然丰富多样的美丽,用画笔留下这些山山水水,希望传达给观者强大的心灵和宁静的力量。

印度留学生追“清宫剧”追到艺博会

来自加拿大的维克多是一名留学生,在广州生活了两年半,在艺博会开展第一天,他和几个同学就结伴而来。在一幅价值高昂的巴比松画派作品前,他用手机拍了许多照片,愉快地接受采访说,在下定决心到广州来留学的时候,总会从当地的媒体、亲戚朋友处听到这样那样的传言,比如说这里的生活方式单一、文化艺术生活保守之类的,可是当他来到这里,却发现广州并不缺乏国际艺术交流的平台。

“很多广州的同学到海外旅游回来,会跟我说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很不错,有很多画廊、展览和艺术家交流活动,我觉得挺奇怪的,因为你们的城市也有啊。虽然我的中文学得不算很好,只能勉强看懂一些简单的文章,但是我并不难接收到周末艺术活动的信息。其实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广州不仅有艺博会这样的盛事,有大型公立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活动,而且在一些私人艺廊、餐厅、咖啡馆,甚至是仓库、酒吧、小商店或街头,都不时有有趣的艺术活动在发生。我在广州参观过不少世界顶级艺术家的展览,包括梵高、莫奈、达·芬奇、草间弥生等等。”

来自印度的医学生艾瑞说,他最感兴趣的是陈逸飞主题展和乾隆文化大宴,因为从这些画作中,他能够了解到跟现代生活和身边所见不一样的中华历史。他说,自己从少年时期就出于爱好开始学习中文,在海外,系统性学习中文的视听教材不多,他们这样的爱好者就通过网络寻找中文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访谈节目和综艺,来锻炼自己的中文听读能力。

“说出来你不要笑,我就是戴着耳机看《甄嬛传》学中文的!现在手机里的日常聊天表情包还是甄嬛系列。”艾瑞说,同为文明古国,他感兴趣的是两个国家的人民在同样的历史年代、不同的地域空间里生活的对比。

“我经常带上朋友们去逛陈家祠、大佛寺这种古色古香的景点,去博物馆看古代的家具和瓷器。古装剧、清宫剧我很喜欢追,看古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里使用到的东西,跟我们国家有什么区别。”艾瑞这次组团来逛艺博会,就是在一个英文的本地生活公众号上看到乾隆文化大宴的宣传海报,被上面的山水、建筑和书法深深吸引,于是就追“清宫剧”追到艺博会上来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