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看球不吵架 不负球来不负卿
日期:[2018-07-05]  版次:[A22]   版名:[女人帮·时尚花生·关系]   字体:【

■刘建鹏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CFP/图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如火如荼,确实点燃了无数球迷与“伪球迷”们的激情,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球友及球员,在尽情享受这一个月足球运动所带给人们的快乐和快感的同时,也难免因为彼此之间喜欢和支持的球队不同而产生意见分歧,斯文点儿的“唇枪舌剑”,激进点儿的可能保不齐就“拳脚相向”了……原本愉快的观赏球赛过程,一旦出现这样的争执难免让我们自己事后也后悔不已,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看球过程中避免发生与人争执的尴尬呢?如何能愉快地享受球赛带给我们的愉悦而不是因为意见不合而与亲密的人发生龃龉呢?心理咨询师告诉你,从这三个方面注意提醒自己。

1

关键词: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之一,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的时候往往对末尾部分的记忆效果更优于中间部分的现象,也就是说,最近获得信息的影响大于之前获得的信息影响。

之所以首先提出这个“注意”,是要提醒球迷和“伪球迷”,观看球赛的时候,要提醒自己注意看你喜欢或支持的这支球队近期的表现,如果该球队近期的表现不咋地,就不要寄予太高的希望,也就不会导致太大的失望,从而也就不会为期望值太高失望值太大而与意见不一致的小伙伴们发生争执。

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多数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过出现的时候,对人的影响和印象的形成大多数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举个例子,当我们与一个人交往时,他最近、最新的表现通常会占据你对他认识的主体地位,从而遮盖掉以往形成的对他的认知和评价,因此“近因效应”也被称为是“新颖效应”。

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在你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你们俩最后一次见面临别时的印象;一个让你想起来就生气的朋友,可能就是最后那一面他的某些细节惹毛了你……这些都是“近因效应”导致的后果。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最近的、最后的印象,对一个人来说,往往是最为强烈的、影响最大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所产生的各种印象和影响。在人的知觉当中,如果前后两次得到的信息不一致,而中间又有无关的信息将它们分隔开,那么后面得到的信息在形成总印象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大——这就是“近因效应”的作用,前后信息获取的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会在一个人的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获取的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与“近因效应”相对应的是“首因效应”,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一个人在认知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印象”所输入的信息对自身的认知产生影响的作用。

由于一个人在印象的形成过程中,会不断接收到新的信息,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输入或者是原有的印象逐渐被淡忘淡化的时候,新近所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更大更显著,人就会容易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

“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也会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在心理学的概念上,一般心理上较为开放、灵活、认知结构简单的人相对比较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认知结构复杂的人,则比较容易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依附于这个人的主体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在主体价值系统作用下形成的印象,被赋予了某种意义,这个被称为“加重印象”。

在“近因效应”的基础上,还有一个说法叫做“负性近因效应”,意思是指事与愿违、愿望不遂,或是感到自己受委屈、善意被误解等等,“负性近因效应”容易让一个人的情绪处于较为激动的状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的控制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这种时候人就比较容易说错话,做错事,导致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对疯狂看球的球迷们来说,“负性近因效应”可谓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提醒你注意自己的情绪,莫要因为自己喜欢或支持的球队表现不佳、出乎意料就情绪失控,甚至迁怒于他人,这就不好了。

2

关键词: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指的是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等影响的心理特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心理现象之一。

从心理机制上讲,心理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人的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肯定”,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之一。

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当人处于一个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去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另外,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地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心理暗示有强有弱,但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却是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也就是说,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是对你好还是对你不好,你都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自然界当中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学习、危险的躲避、生活习惯等,也都是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得以实现。

心理暗示又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从术语上讲,这两者之间属于是包含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关系。“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的“显意识”不断重复,迫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显意识”的这种思考内容,从而得到改变——即:自己的心理(心理活动)可以给自己的人格(潜意识)施加某种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个性与人格。

比方说,人们有时候为了追求成功的喜悦或是逃避痛苦的状态,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面对困境的时候人们会安慰自己:“就快过去了,再忍一下就好了”,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来减少忍耐和面对痛苦的过程;追求成功时,设想当目标实现的时候将会是多么的美好、多么激动人心等等的场景,从而构成自我暗示,为人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力,进而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等等。

那么观看世界杯的赛事时,借助“自我暗示”告诉自己——不要对这支球队期望过高,不要对那支球队抱太大希望——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降低自己的期待值,目的是一旦球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你不至于内心波澜壮阔要一抒胸意去跟人吵架发泄心中的不满,当然,这个“自我暗示”的度你自己把握就好,也没有必要给自己暗示得太离谱,要能够在享受足球和控制情绪之间找准自己的平衡点,就足够了。

3

关键词:自我隔离

心理学概念上的“隔离”,意思是把部分的事实如不愉快的情景或情感等分隔于意识之外,不让自己意识到或是面对到这些不愉快,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适、尴尬或焦虑。

这里所说的“部分事实”,是指整个事情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是与自己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尤其是容易引起自己的焦虑和不安的那部分。通过心理上的“自我隔离”,让自己“相信”没有事情发生,因此自己也不用去做些什么来予以弥补。但那些被“隔离”掉的不愉快,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之相关的联系被阻断了。

例如,女生会将生理期表述为“大姨妈”、“亲戚来了”;有人上厕所说成是“去唱歌”,等等。

再比方说,如果你明知道约你看球的朋友跟你不是支持同一支球队的“战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最好掂量掂量是不是要约在一起看这场球。因为这种喜好不同的情况,最容易让双方在观赛期间起冲突,要么就是你高兴他糟心,要么就是他高兴你郁闷,如果不想在这上面找不痛快,那就尽可能别找跟自己喜欢和支持的球队不一样的球迷朋友一起看球,让自己主动远离可能产生摩擦、产生不愉快的环境,让自己能够内心平静地专心欣赏足球运动带给你的单纯享受。

这,也是一种“自我隔离”。

本期专家

刘建鹏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生、广州医科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青年委员、心晴门诊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亲子、情感方面的困惑想听听专家的分析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joyxkb@vip.sina.com。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