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职场玻璃心 请停止你的“哭泣”
日期:[2018-07-05]  版次:[A20]   版名:[女人帮]   字体:【

■新快报记者 梁彧/文(CFP/图)

我们身边经常有那些外表成熟、内心稚嫩的“玻璃心”,职场则无疑是“玻璃心”重灾区之一,这“流动的蓄水池”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叫“迭代”,这意味着除了给这个“斗兽场”注入新的活力之外,还面临着要经历一场场成长的痛。

A

给“职场玻璃心”贴标签

在职场里,那些把“我是来这里学习的”这种话挂在嘴边的职场“新丁”就是“玻璃心”类潜在人群——因为是“来学习”的,一直在提问,一方面让人无法相信其业务能力,担心其会将事情搞砸,需要你来收拾残局,一方面又因为这样的人一直在“示弱”,你可能还需要付出更多的额外精力去呵护他的“玻璃心”。

如果说以上还算是可以忍受的,那么更令人发指的恐怕还是当别人在努力工作时,“职场玻璃心”们对工作却不上心,总指望同事能帮自己把每一件事都置办妥当。当工作完成时,冲到最前面邀功或表现的方式引人注意的又是他,可一旦出问题或受到他人责备时,他又习惯性撇清自己,将责任推到其他同事身上——任性耍赖、模糊主题、熟视无睹、怨天尤人……种种“不靠谱”的标签在他们身上“金光四射”……

B

面试时这样回答

让你“秒落选”

不要以为这些“玻璃心”的标签只会在工作时中出现,其实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已经会显现出来,一位有着近10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H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试时如果候选人会这样回答问题,那么基本上瞬间就会被归于“不堪大用”之列,比方说,当问到被面试者每一次做选择如选专业、选工作机会会从哪些角度思考和判断?如果回答:“父母帮我决定的或朋友说不错就选择了”、“我没想过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听别人的建议简单直接方便,应该也没错”,等等,基本可以不用指望HR还会对这位应聘者有什么期待。

此外,“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具体想法和期待”这样的提问,如果面试者回答“没什么想法,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如果可以一年后能升职最好”,告诉你,“秒落选”无遗。

C

每个人都可能有

“职场玻璃心”

造就这些“职场玻璃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性格,一些人本身为人就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自律能力又比较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压力不断增加时容易失去自控力。另一个是有些人缺乏对自我的客观正确评价,缺乏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个是外部支持系统不够,使其长期处在这种消极环境里无法自拔所导致的结果。

“职场玻璃心”的工作态度通常会偏消极,所以较为容易引起同事、上级或老板的反感,很难在职场上获得肯定或发展的机会,严重的话还可能让自己丢了工作。

但是公道说一句,这些标签,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沾边,没有人天生懂事,所谓懂不懂事都是社会教出来的,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可能是“职场玻璃心”,只不过有人一步步成长了起来,有人没有。

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状态,但想在职场上做出些小成绩也并不是太难,哪怕你自认现在还是“职场玻璃心”族群中的一员,但只要你及时停止这种无谓的“哭泣”, 从自身找出问题所在并划分清楚人我的界限,作为一个个体的角色和价值就会体现出来,你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破除掉“玻璃心”的心理。

D

积极“断奶”

避免“掉坑”

对于职场新丁来说,你应该知道,谦虚是一种姿态,表现为谦卑、低调、不夸大、不自负,但谦虚不代表没有主见、没有观点、没有自信,该表达、该呈现、该亮相的时候,也一定不能谦让,需要亮出自己的招牌,给人看到你的“不可替代性”。

而对那些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来说,通过观察一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可以检验出自己是否是“职场玻璃心”,好比说,领导交办一件事,自己在接手的过程中全程无反馈,没有进度汇报,也不真正了解领导的方向和需求,到了工作期限汇报时,发现完全不符合要求,领导一批评,动辄闹意见甚至哭鼻子,动不动就说“不干了”要辞职等等。

在职场中打拼,每个人都一样,该撞的南墙,一面都少不了;该踩的大坑,一个都少不了,但撞了墙之后要懂得更改路线,踩了坑之后要想办法避免再掉进同一个坑里,是不是“职场玻璃心”都好,这一刻,就是你“断奶”的开始,对自己、对职业、对同事、对家人、对朋友乃至对自己的下一代,脱离无用的“哭泣”,摆脱“职场玻璃心”的标签,都是积极的开始。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