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为善而生 一起来寻找好医生好故事
日期:[2018-07-10]  版次:[A07]   版名:[城事]   字体:【
■图/廖木兴

8月19日首迎“医师节”

8月19日是首届“中国医师节”,中国医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级节日!就像教师节、记者节、护士节一样“高规格”。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在全民发起一场寻找好医生好故事的行动,尚属首次。新快报愿意做倡议第一人。

因为,新快报与大多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工作者一样,相信善意的力量,为此,今年我们将创刊二十周年纪念主题定为“为善而生”。

在迎接今年8月19日第一个“中国医师节”之际,推动涌现更多的好医生,广东新快报社发起2018年“为善而生——好医生好故事”系列活动,以最大的善意,在全省寻找医疗界的正能量,通过文字、影像、视频及全媒体渠道,用真挚、真实、真情的故事带出医生的全新形象,讲述医生们的“好故事”。

■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肖萍

“医师节”首次亮相

2018年8月19日将是“中国医师节”首次亮相。

时代正在进步,医改正在推进。时代终于走到了为医生这个群体定下专属节日的这一天。这是尊重,更是重视。尊重医生,就是重视我们自己的健康。

新时代的好医生究竟该如何定义?这既是一个医疗界命题,也是一个全民命题。不但每一位医疗圈泰斗或大咖有发言权,每一位曾出入医院的普通患者或家属的声音,也应该被听到。

好医生当中,既有年逾古稀仍带徒出诊的国医大师,也有风华正茂勇于拼搏的中青年骨干;既有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归国的医学赤子,也有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服务百姓的乡村医生;既有不计名利志愿投身健康扶贫事业的杰出医者,也有用南丁格尔精神守护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突出体现了医护人员的初心本色、无私品质和博爱情怀。

好医生故事等你报料

新快报决定从“好医生好故事”系列策划活动开始,向包括医疗界在内的全民发起征集,实验室里攻坚克难、令同侪高山仰止的好医生,患者口中口口相传、妙手仁心药到病除的好医生……我们等你来参与,发出你自己的声音。

“世界上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而我以生命相托的人,是你。”

“这份信任如此沉重,而我以职业的名义,承接住了它。”

这不是一份消费关系,所以,我们不是以消费者的姿态来点评医生们的“服务”,这是一份对战友的平等致敬,在人类对抗病魔的战争中,医患双方本来就应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说说你所知道的好医生故事吧——他们或许业务精湛,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或许廉洁行医,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又或许,他们只是在疲惫的一天工作后,在病床前对你说了一句鼓励的话;又或许,他们只是在自己骨折未愈的情况下,戴着支具坚持做完一台手术;又或许,他们想方设法、苦心孤诣为筹钱治病的患者打造出一个适宜又省钱的治疗方案……

很多暖意,由善而生。

那么,请在这个医师节来临之际,把这些温暖通过gdgooddoctor@163.com告诉我们。经线上投票及专家评审团评选出好医生和好故事,8月16日,新快报将举办“好医生好故事”颁奖典礼,邀请获奖者上台讲述好医生的动人故事,并给相关医院、医生颁发荣誉奖杯。

新快报与大多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工作者一样,相信善意的力量,并积极当“善”的传播者。


■医生跪地抢救病人 报道图片中跪地施救的医生,是省医普外科曾穗德主任,当时,他跪在病床边,在手术灯的照射下,为一名一直肠出血的休克病人,紧急缝扎止血。曾穗德医生这一跪,就是近30分钟。为何要这样跪着施救?医生这样做不难受吗?省医心外科贺子剑医生深有同感地一语道破:“没办法,即使升降床的高度,也是受限的,有时候在紧急和抢救生命的情况下,为了与时间赛跑,主刀(医生)全程躬着背、体外循环下搭桥手术都做过……”“抢救中不觉得,抢救完感觉膝关节快断了!” 事后与同事的交流中,今年已经50多岁的曾穗德医生感慨道。“这一跪!是对生命无条件的敬畏和热爱!是人文点亮医学路上的航灯!”省医一名同事在转发这张照片时如是评价说。

■汶川地震发生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林永新,便跟随广东医疗队,赴四川抗震救灾。 救灾现场,林永新和战友不仅承担着劳累、危险,而且也承担着巨大的心灵重负。 比如进入灾区时,地震把“路”几乎震成废墟,头上可能乱石随时滚下,下面则是波涛汹涌的岷江,当地人称之为“生死谷”。就在队员们到达前两天,已经有人葬身在这乱石丛中或摔进奔腾滚滚的岷江里。 队员们从滑坡的乱石中攀过,有些地方队员们只能手脚并用,肩扛手拉,终于把四大箱药物运到目的地。 这些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救治伤员创生命奇迹。

■“肯定舍不得孩子。但有需要,我义不容辞。绝不后悔。”今年37岁的狄娜是个二孩妈妈,在二宝还未断奶的情况下,毅然接下了援疆的任务。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她说下定决心来援疆,一方面是要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这里的同行,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是丰富自己工作、阅历的一次难得机会。医者,就在救死扶伤中感受从医者的价值。

■病房里的善意,随处可见。2015年5月22日,新快报记者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访,经过一个病床,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驻足细看,原来是一名年轻护士,坐在床位,正给一名全身插满管子的患儿念书。做一名温暖他人的人,无论别人是否看得见,医护的工作,就是这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