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一景,江湛铁路每个站都有故事——
江湛铁路在路桥修建上创下多个第一,在站房设计上也很有特色。江湛铁路东接广珠城际铁路新会站,西至湛江西(客站),途经江门、阳江、茂名、湛江4个地级市,设江门、双水镇、台山、开平南、恩平、阳东、阳江、阳西、马踏、电白、茂名、吴川、湛江西等13个客运站。
上述每一个站的站房设计,都有自己特别的故事。比如湛江西站,站房设计创意就源于雷州半岛代祭雷活动“雷州换鼓”。
湛江西站: 设计灵感源于“雷州换鼓”
去年,来自广东湛江的《雷州换鼓》节目在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第二轮竞演节目中惊艳亮相,引起观众的惊叹和专家评委的热议。“雷州换鼓”是天下四绝之首,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道: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
“雷州换鼓”源自雷州先民求雷盼雨的祈神祭雷活动。据史料记载,雷州一年当中打雷的天数多达250天,每逢夏季雨天,雷雨交加,地动山摇,故雷州因雷而得名。远古的雷州半岛是蛮荒瘴疫、赤地千里、旱魔肆虐之乡,长年干旱,使古雷州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先民们认为打雷是天神打鼓,天鼓之声传至人间便成响雷。为了生存,雷州先民天天求雷盼雨。为使天鼓长鸣、雷雨有至,先民们每年便挑选最好的材料,选择最好的技师,使用最好的方法,铸造最好的鼓,通过某种仪式送给天神,以换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慢慢便形成了大型的祭雷活动。
据江湛铁路工程师介绍,湛江西客站站房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地上主体3层,局部设置夹层,建筑高度24米。配套15米宽旅客进站天桥一座,12米宽旅客出站地道一座。站房的造型创意方面,设计灵感就是源于“雷州换鼓”。饱满的雷鼓、舒展的曲线屋盖及音波发散的造型,搭配白色建筑面层与大面积玻璃幕墙,让人联想起蓝天白云和红土地,两侧白色幕墙如同海面跳动着的轻盈的海浪,寓意“美好、自由、幸福”。
江门段:
列车以“静音模式”通过“小鸟天堂”
江门站的站房设计灵感则是来自江门市的特色景点——“小鸟天堂”。站房建筑以“生命之树、小鸟天堂”为设计理念,用现代建筑手法将站房中心垂直交通核部分:以“树”的雏形展现出来,展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有魅力。
“小鸟天堂”是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天马村一块约1万平方米的小岛,由一棵大榕树历经400余年繁衍,覆盖全岛。此岛及周围湿地已成为鹭鸟为主兼有2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栖息地。1933年,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出了散文名篇《鸟的天堂》。次年巴金先生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小鸟天堂从此得名。
受选线条件限制,江湛铁路经过“小鸟天堂”最近距离仅800米。为保护“小鸟天堂”的自然生态环境,减缓列车通过产生的噪声、震动、光及鸟儿生存环境的影响,铁路建设部门不惜增加1.8亿元建设了全球首例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据了解,光是科研时间就用了将近三年,而为了避免施工时对小鸟造成干扰,特意避开小鸟繁殖期,且只用了两个多月就完成这道屏障的施工。
记者在这道屏障所在的路段采访时看到,全封闭声屏障外形美观独特,看上去就像一座“桥上隧道”,通过科研人员的最终检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列车在通过声屏障时,降噪效果超过25分贝,小鸟天堂核心大榕树区域背景噪声仅增加0.2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够最大限度减少铁路对沿线环境的声、光污染,保证了高速列车以“静音模式”通过“小鸟天堂”景区。
最为神奇的是,这道屏障建成后,在“小鸟天堂”内的观鸟楼能看到列车,但听不到列车经过的声音。江湛铁路不仅没有打破观鸟楼的宁静,还增加了一道风景。
江湛铁路 一站一景
●台山站:站房设计以原新宁铁路台山站为原型,结合当地独特侨乡地域风情,契合了台山“侨乡新貌、滨海明珠”的城市形象。
●开平南站:站房融入了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的元素,具有地方特色,亦有历史厚重感。
●恩平站:站房设计突出了恩平的航天文化,以老式飞机的机翼为设计灵感,将站房建筑特有的气质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
●阳东站:站房以“合云景重湾不尽,山峦起伏绵不断”为设计理念,以一条优美的折线将建筑立面串联起来,营造出建筑的流畅与轻盈感,充分体现了沿海城市的独特气质。
●阳江站:从“海上船行”的寓意出发,提炼行船与海浪形成的变化曲线作为站房创作的主题,以浪漫丰富的灵动之美,预示着阳江更具活力的未来。
●阳西站:站房设计灵感来自对阳西沙扒湾山势、海岸和浪花的描摹,以“山海情怀,魅力阳西”为主题,展现出阳西的地域风情和时代特征。
●电白站:站房屋面为平屋面,外墙以涂料和真石漆为主,造型结合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性。
●茂名站:站房的设计较好协调了车站与城市的关系,创造性将南北站房与进站天桥融合为“Z”字形布局,南北站房呈“一”字形布置,使得车站与城市在形态上得到了完美契合。
●吴川站:站房造型采用完全对称的设计理念,由主体向两边叠落,增加了建筑的竖向层次,使其体现流动感和地域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