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国的笔墨需要修炼
日期:[2018-08-05]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专栏]   字体:【
■陈履生 墨云飞满石池秋 2014年

■陈履生(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文人画的艺术特色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到了清末,因清朝政府的衰落而通过学习西方以图谋振兴。20世纪初,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所有都开始发生了变化,绘画也随之开始了变革,与之相应的是传统的以文人画为代表的水墨画,为了区别外来的洋画,或为了表示自己独立的存在以及代表国家的性质与意义,又有了“国画”的称谓。这有着文化对抗和时代特征的烙印。当往日的传统与画法也在20世纪初的斗转星移中悄然发生变化,所谓的“中西融合”则成了20世纪中国画百年发展的主流。

尽管在国画范围内的中国画家经历百年的历史发展还在使用毛笔和宣纸,还在用“墨分五色”来表现图像中最基本的造型和空间关系,文人画中的笔墨也在勉强维持之中,但是,变异是显然的。今天,代表国家文化传统的绘画和书法在21世纪的发展正在与传统渐行渐远,现代潮流与观念艺术正在重新建构一个当代艺术的基础,而文人艺术则成为潮流之外人们理想中的孤岛,少数人的固守也在变革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那么,与文人画相应的文、文人则成了新的问题。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文人画的“本”就是文,就是笔墨。对于中国的笔墨,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奉为圭臬;有人视为零。各抒己见,各有所好,各美其美。但是,我始终坚持认为笔墨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之上。因此,“骨法用笔”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写好字,或者你对中国书法没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或者你对于“墨分五色”的用墨方法不能有独到的见解,那么,笔墨可能是极其普通的,而这种普通的笔墨往往让人们能直白地看出他的思想和境界,更谈不上什么“气韵生动”。我认为中国笔墨的高深,是让人一眼看不透的那种奥秘。因此,中国的笔墨需要传承,中国的笔墨需要修炼,中国的笔墨需要学养的支撑,中国的笔墨需要时间的凝练。每一个时代的笔墨表现和发展都不一样,而时代的发展会促进和引导笔墨的变化,也有可能会造就新的笔墨方式和新的笔墨语言。重要的是要恪守笔墨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

用中国的笔和墨去画一个具体的图像,并不是把具体的图像作为一个终极的目标。中国的笔墨是用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文人画的根本。因此,在种种表现笔墨的方式中,应该说是和自己的图式、心情、学养以及自己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的。当中国的很多画家到了80岁以后,人们往往会评价他是笔墨老到。

何谓“老到”?“老到”就是一种时间、学养和功力的积淀。为什么中国人把“老到”的笔墨作为一种评价的标准,除了我们中国的画家在一种道德层面上非常尊敬其前辈和年长的画家之外,老画家在业界有那么高的声誉,是因为他们有了时间的历练,有了高度提炼了的笔墨,这就不同于年轻人的那种非常浅显的笔墨表现。笔墨的深厚作为笔墨的标准之一,时间与功力的加持是必然的。笔墨的表现需要时间的考验,这就是中国的笔墨和西方的色彩、中国的表现和西方的表现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使得中国的笔墨成为比较玄的一种玄学。说清楚不容易,做起来更不容易。

我一直试图体现文人画传统在当代发展中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努力维系传统中国画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中国特色。当然,要做到字正腔圆,实际是不可能的。我所做的就是在不可能中表现一种有限的可能性,这就是,用不同的题材,不管新旧,来表现文、文人,而成全一个当代的“文人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