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孙悟空”书香节“传经” 六小龄童展示纪录片《一带一路·重走玄奘路》
日期:[2018-08-11]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昨日,2018南国书香节,六小龄童《猴王世家》新书首发。

“美猴王”很忙。

上个月,六小龄童去了中国台湾、悉尼以及温哥华,讲演西游故事。前两天,他去了安徽,昨天他做客南国书香节,携手辽宁出版集团,参加《一带一路·重走玄奘路》纪录片的展映以及签售新书《猴王世家》。按行程安排,大后天还要飞往内蒙古。

他在现场坦言,“我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明年我就60岁了,我有电影没有拍完,有纪录片还在等着我,还有好多书没写。”

但是,六小龄童认为来广东是必须的,他希望他的每一本书都能够和广东的读者分享,因为广东的文化氛围太浓厚了,“这次的南国书香节我一定要来。”

“孙悟空”就是六小龄童,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这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早已印刻在脑海中。但这一次,六小龄童想尝试打破这个标签,从身份的转换开始。

■新快报见习记者 黄闻禹

■本版图片:新快报记者李小萌

大师兄变师傅 重走玄奘路

在书香节,六小龄童首先向观众放映了纪录片《一带一路·重走玄奘路》。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不是西游中的那只猴子,转而成了师傅——披着师傅的袈裟,重新走一遍师傅的路,感受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心路历程。

在《重走玄奘路》纪录片中,六小龄童不仅亲自挂帅担任导演,而且还首次出演玄奘大师,扮演玄奘大师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形象。影片讲述了玄奘大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当年在86版《西游记》拍摄的时候,在西天取得真经的场景没有去印度选景实拍,而是改道泰国完成,这对于六小龄童不失为一种遗憾。于是,六小龄童在今年定了一个计划,和当年剧组的演员一起前往印度,拍些西游有关的故事,“用文化之旅来弥补当年的遗憾”。

六小龄童说:“从徒弟到师傅,从大圣到大师,自我身份的转变只是形式,不变的是一颗永远执着、努力弘扬西游文化的心。”

章氏猴戏源于中国戏剧艺术

六小龄童现身书香节,重点自然是为他的新作。新书《猴王世家》讲述了“章氏猴戏”家族从曾祖父、祖父、父亲到“我”四代人投身艺术的故事,书中也重点展现了六小龄童、小七龄童对戏曲中所蕴含故事的独特见解,以及用了较大篇幅来为大众普及戏剧文化。

在六小龄童看来,中国的猴戏与中国的传统戏剧密不可分,猴戏是传统戏剧的一个分支,这也是新书为何会介绍传统戏剧文化的一个原因。“我所演绎的孙悟空,96%以上的表演技法都来自于中国传统戏剧猴戏的艺术。”

“绍剧猴戏和我的电影、电视剧合在一起才叫章氏猴戏,它的外形还是要有猴子的感觉,但情绪是人格化的。”六小龄童作为章氏猴戏的代表人,他说章氏猴戏相比于粤剧、京剧猴戏,更多的是传承了绍剧艺术——从孙悟空作为一个石猴的特殊身份出发,去演绎孙悟空的神性、人性。

“章氏猴戏的成功源于中国戏剧艺术的伟大。所有演孙悟空的演员,都是我的同行,都是我们的朋友,猴戏不姓章。”六小龄童一再强调。

猴王精神是永不言败

六小龄童多次被人提问对《西游记》名著被各种改编的看法,他表示不排斥名著被改编和孙悟空形象的多样化发展。最近他正在和美国合作拍摄西游记电影《敢问路在何方》,由于中美文化不同,必然会牵涉到孙悟空的造型设定。

六小龄童问男女老少,大家愿不愿意他改变以往的孙悟空造型,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这让他感到吃惊,也感到欣喜。

《西游记》中有一句话:过了一山又一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六小龄童说:“这就是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永远积极向上,永不言败。吴承恩的笔怎么写,我就最大程度地去演绎。”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