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拼流量到拼科技 金融科技进入B端赛道
日期:[2018-08-13]  版次:[A23]   版名:[财眼周刊·互金]   字体:【

下一风口?

“去金融化”成为今年以来,各家金融科技转型的方向,如京东金融、度小满等纷纷宣布“去金融化”,赋能B端。整个行业也从C端(零售客户,下同)拼流量的时代进入到拼科技输出的时代。近日,普华永道《科技赋能B端新趋势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指出,科技赋能B端(机构客户,下同)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已经形成爆发态势,我们预测,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将在B端显现,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将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其中,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成为金融科技企业赋能B端的重要选择。

■新快报记者 许莉芸/文 廖木兴/图

“T2B2C”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白皮书指出,市场对金融科技企业的估值判断正从传统的以流量获客为导向转变为利润实现为导向,科技企业如何更好服务B端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C端获客成本升高、流量入口集中的态势下,中国T2B2C模式(即赋能B端,服务C端)现在技术和资源效应的积累已实现质的突破,未来将主要利用C端需求整合能力和更加成熟的技术输出,挖掘B端服务的商业价值,形成T2B2C闭环。

虽然B端服务一片蓝海,但是真正进入其中分一杯羹的话,则要承受相比C端更高的门槛,以及更大的风险。对于许多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做好企业服务首先需要的是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利用科技赋能传统金融行业。如果说To C的业务大多是烧钱拼流量,那么To B的业务则主要是烧钱拼技术。

据新快报记者了解,目前金融科技领域B端最强悍的力量来自于BATJ巨头们。今年初,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曾公开表示,专注做To B业务,今年京东金融正在加速对金融机构的开放,目前已经合作超过400家银行。据悉,京东金融还在积极推进城市计算业务,正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解决城市交通、规划、环境、能耗、商业和公共安全等痛点,提高大型企业产能和业务效率。百度金融也在一个多月前完成拆分,其智能金融在加速To B业务的扩张,目前也已经为超过400家金融机构提供智能金融服务。

第二类的就是互联网银行,如微众银行早在2016年就建立了“微动力”金融科技开放平台,协助中小银行更快、更低成本地实现“互联网+”战略。合作银行可将“微动力”SDK(应用软件包)集成到自身手机银行中,从而快速获得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分析等科技能力。截至2018年4月底,“微动力”开放平台已成功连接了二十余家合作银行。

还有一类则是金融科技公司,如品钛、我来贷、大数金融等。就在三个月前,品钛与大华银行在新加坡联合成立科技金融公司华钛科技,帮助银行和金融企业进行信贷评估决策,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当然传统的金融机构也进入了B端市场,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都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早在去年3月,兴业数金推出 “数金云”服务,是第一家为中小银行提供科技系统输出的银行。截至目前,兴业数金在金融云领域服务超过350家合作银行和400余项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服务品种。

瞄准中小银行,赋能方式多样化

“现有场景基本被几大巨头公司垄断,中小银行获客本来就很难。产品也比较弱,市场化、场景化产品相对比较少,尤其对客户和市场的变化理解不足,”某城商行的副行长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对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他深有体会。“中小银行如果不数字化转型就没有活路,”但是他也表示,对整个银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孤掌难鸣。无论是整体战略,还是人才储备、系统搭建、技术和获客能力等,都并非一朝一夕能建好的。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严重缺乏大数据能力。某江苏地区村镇银行的支行负责人表示,该行在审核客户资质时能用的数据均基于行内数据,像外部的电商消费、在线借贷等数据是缺失的,“有些客户可能外面借了不上征信的借贷,我们是查不到的”,但是对接外部数据需要总行从上自下的政策支持,作为村镇银行一个支行的行长,他能做的非常有限。

这是目前很多中小型银行都要面对的困境,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134家城商行、1172家农商行,其线上获客能力和大数据风控能力十分薄弱,而这些恰是金融科技公司对外赋能的底气所在。据新快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上百家城商行、农商行与BATJ这样的互联网头部企业及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在获客、风控、贷后等全链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如BATJ掌握了流量和风控方面的绝对优势,但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向金融科技公司转型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具有特色的技术能力,也有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提供全链条的输出业务。

以获客为例,飞贷金融科技联合创始人卜凡德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传统的方式都是经由银行网点的客户经理获客,但是现在却更多是基于大数据建模的精准化营销体系。 “现在的玩法非常丰富多样,但是这些玩法的背后不是简单的导流,而是有技术的支撑。” “我们此前曾做过测试,一个客户经理一天可以打200到300个电话,还不算整理客户信息时间,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做小额信贷,一个月最多能够达到一两百万的水平。”如果运用大数据来做获客营销可以帮助银行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同时与第三方进行匹配,为用户建立360度画像。“以信用卡举例来理解,银行发了这么多张卡,很多卡都是没有用的,但它是有价值的,可以把它激活。”

在具体的盈利模式上,平安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曾对媒体表示,“我们跟客户是‘业务分润’模式,他们前期租用我们系统和模型,初期费用会很低、甚至是零付款。如果他们的业务起来了,再按服务效果付费。”

下一个风口?

平台化、生态化是趋势 各方资源发挥协同效应

“金融科技2B服务是朝着平台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即一家机构提供基础设施,多家机构在平台上协作,形成一个稳固的多边生态系统,以保障金融服务的高效和安全,给用户更好的体验。”白皮书显示,如何与各方协同把生态做大做强才是关键。到目前为止,各2B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都以自身资源为基础,牵手资金方、流量方、场景方、持牌机构等,搭建起稳固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

“不应该只从数据的角度做一些服务,也不是只做一些风控以及系统、外包,IT方面的服务。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的是综合解决方案,是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完善,”品钛总裁周静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比如与某企业达成合作后,我们会直接帮助其为终端客户搭建消费金融服务,或者是面向中小企业的流通性贷款服务。对企业而言,这些业务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解决的就不仅是某个环节的问题,而是综合的技术解决方案。”她表示,要像芯片一样嵌入到客户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之中。

同时,品钛也手握场景,能够触达C端客户。据悉,品钛智能信贷解决方案已经嵌入金融、3C、旅游、教育等多种场景,合作伙伴包括新网银行、中国电信翼支付、唯品会、携程、去哪儿等。同时,品钛也自建流量平台,目前有20%的客户流量,就来自于自建流量系统。

通过金融科技企业B端服务,结果也十分喜人。据京东金融介绍,目前京东金融可帮助银行“在信贷审核上效率提高10倍以上,客单成本降低70%以上。”新快报从股份制银行获得的效果资料显示,某家金融科技公司对外输出的整体信贷技术模型帮助该行单月最高获取新增客户接近10万,新增余额是近20亿,都是一两万的小微客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