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在舞台上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
日期:[2018-08-19]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决赛现场,14位晋级选手为现场观众和直播网友献上精彩朗诵

在18日上午的比赛中,14位选手带着自己喜欢的书籍,给现场观众和直播网友献上了精彩的朗诵,并接受评委的现场点评和打分。在比赛现场,他们也接受了新快报记者的采访,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爱好,以及参加“未来领读者”比赛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用有温度的、真诚的声音去领读

●柳波 (小学语文老师)

全副古装扮相的柳波一上舞台,就幽默地自我介绍说“大家好,我是曹操”,引起台下阵阵掌声,后来他的朗诵也被评为城市决赛的金奖。换下“曹操”的行头后,穿着T恤留着清爽短发的他告诉新快报记者,阅读能够让他“获得一种力量,面对现实的骨感”。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他在平时更注重阅读教科书和教学相关的经典名著、短篇小说等,但古诗词才是他挚爱的阅读内容。因为“古诗词大开大放,有现在人没有的高风亮节,这是令我一直神往的东西”。

他曾经是一名电视主持人,他的朋友圈里有许多朗诵爱好者甚至专业人士。对他来说,每当心情不好需要发泄的时候,朗诵就好比穿越,穿越回古人的时代。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的时候,看到故事进入思考的状态,情节从脑海里面过,好像看电影一样,我也变成了书里面的人物,感受到书里面的情感。尤其是一些经典的部分是值得反复去读的,因为它能给你一种力量。文字是积极向上的,画面感是美的,我们面对现实的骨感,需要梦想的丰满。这样回到现实以后,就获得一种坚持的力量。”

比赛当天,他早早就把“曹操”的行头穿戴上,在座位上默默沉思,进入忘我的状态。“在古装下面,忘掉自己真实的身份,进入曹操当时的心理状态”。

他强调说,朗诵不仅是一种技术,更需要尽量弱化表演、做作、修饰的表现成分,去掏心掏肺地表达给观众。“现在有的朗诵太过于拿腔拿调,应该更注重真情实感,用有温度的、真诚的声音去领读,真心感受,真情朗读。”这样,朗诵的门槛也会降低,让全民更好地参与进来。

声音能够给好的作品插上翅膀

●梁宇雄 (讲师)

穿着一身湖水绿旗袍的梁宇雄,在业余时间是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志愿者。“就是因为喜欢阅读,才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这样能够每天都跟书籍打交道。有句话说,人间如果有天堂,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她喜欢朗诵,每天都会在家里坚持练习朗诵,并把自己的作品录制成音频,发送给亲朋好友分享,希望能感染到他们,吸引他们也来阅读。

“声音能够给好的作品插上翅膀,让它飞得更远。朗诵还能够检测自己究竟有没有读懂这部作品,有没有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平时,她喜欢无数遍重温《老子》和《红楼梦》,朗诵的时候则偏爱选择周国平、冰心和林清玄的作品。因为她认为,这三位作家的作品接地气,能够穿越时空,无论作品是在什么时候创作的,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最适合用来朗诵。有时候,《新快报》上面的文章也会被她用做朗诵素材。

“我今天选择的参赛作品是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作家去到台湾一处百合花地后,展开想象,领悟到人生的磨难虽然很多,人却可以选择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去被周边的杂音影响。这种正能量很能激励到我自己,也能通过朗诵来感染旁人。”

让心跟着书走,才是一天里最放松的时候

●王怡 (语言艺术专业老师)

“白天跟人交往的时候,觉得那个都不是真实的自己,只有晚上静下心来看书,让心跟着书走,才是一天里最舒服和放松的时候。”性格小清新的王怡 ,喜欢《小王子》和图画书等温馨有爱的书籍,保持着两周一本书的阅读速度。她一直试图用声音去营造画面感,享受书里面的场景,把自己也代入到书中的故事里面。

王怡独居的家中有一个小小的三层木质书架,旁边有一个小沙发,一盏温暖的落地灯。她坚持家中必须要有书架,要有专门的阅读区,要有让人看到就很想拿出一本书来读的氛围,这都是受了她的阿姨的影响。

“我爸妈在家不怎么看书,可我阿姨是小学校长,家里有装得满满的大书柜。小时候去她家里走亲戚,就可以看她的书,慢慢地也就受到了感染,形成阅读习惯。阅读这种事情必须要引导,如果本身身边就没有爱看书的人,基本上自己也很难(形成阅读习惯)。”

这次参加“未来领读者”比赛,王怡一路过关斩将,发现自己在舞台上越来越从容淡定。“刚开始是我的一个老师建议我参加,录视频的时候我还比较害怕,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完美。经历了复赛,今天到了决赛,我淡定了很多,决定在舞台上简单地做自己,把自己喜欢的书籍分享给大家。”

朗诵还能增进夫妻间的感情

●景景 (办公室职员)

作为一名工作和生活都十分繁忙的职场妈妈,景景放下了少女时代钟爱的散文和小说,转而选择社会科学类、儿童文学和心理学等更实用的读物。

每天,她在包包里装一本书带去公司,趁着午休的时候翻一翻,读到哪里就做上标记。下班回到家里,打理完家务,照顾好家人,等到孩子熟睡之后,再把没读完的书重新拿出来接着读。

有空的时候,她还保留着做剪报的习惯。“比起电子阅读,我更喜欢纸质阅读,喜欢读报纸,看到喜欢的文章就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家里积累了厚厚的几大本。在书上看到喜欢的句子,也会摘抄下来,随时可以翻看。”

读大学时,景景就喜欢上朗诵。周末偶尔会去兼职主持人的她拥有一副温柔的嗓音。比赛这天恰逢七夕次日,她现场演绎了《朱生豪情书节选》中许多深情的诗句,比如“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被现场观众戏称为“一大把狗粮”。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采访她的时候,被喂了“更大一把狗粮”——“我的先生平时很宅,我的朗诵却能够吸引到他。平时看到好的文章,我就会主动跟他分享,分享的方式就是在他耳边读给他听。这样不仅能提升自己,还能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

书中的字句会帮我调整心态

●乔湘楠 (行政职员)

比赛当天凌晨才下飞机的乔湘楠,在舞台上感情丰沛地朗诵了《轻轻地抱住母亲》。

她从小就喜欢阅读,可是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没办法支持她任性地购买想要的书籍,只能去借书来看。长大以后有了条件,她更是每天坚持阅读,也希望这种习惯能够感染到10岁的孩子。

“我最喜欢读让人感动落泪的文章,尤其是小说散文。每当情绪不好的时候,书中的字句就会帮助我调整心态,朗诵更加能帮助我把自己的情感跟书中人物交融在一起。”

阅读让我跟学生们更接近

●黄旭燕 (学前教育专业老师)

黄旭燕在一家中专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在工作中发现阅读除了吸取书中的营养,还能在无形之中给自己的学生带来正能量的影响。

“阅读让我跟学生们更接近,我可以了解到他们最近正在读什么——一些网络小说,尤其是女生容易沉迷的言情、灵异小说,有可能会对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学生选择书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我需要对他们的选择进行引导。”

一年多以来,黄旭燕每个月坚持读一本书。这些书有些是历史故事,有些是跟专业有关的学前教育专业书。她会写下心得感受,借助每次主题班会、讨论沙龙等机会来锻炼自己的演讲技能。她还会定期跟学生们分享书单,给他们推荐自己喜欢和认可的书籍。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韵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龚吉林 毕志毅 李小萌 夏世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