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如何带娃适应新学期
日期:[2018-09-06]  版次:[A25]   版名:[女人帮·时尚花生]   字体:【
■天河区先烈东路小学开学第一天的家长们。

■开学第一天的孩子们。


开学季,学子们纷纷回到校园了,从轻松的暑假转变到规律的校园生活,孩子的心理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家长们为孩子的学习状态担心、焦虑的情绪也同样跟着来,于是当“松散”遇上“紧张”,该如何调整?如何带娃尽快适应新学期?除了开学前必须要做的一些学业上的准备,开学之初的调适过渡也很重要,正如俗语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来看看心理咨询师给出哪些建议。

■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龚吉林/图

1

多聊少讲别唠叨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聊”,是有助于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是保持父母和子女双方之间积极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加孩子的信任度的有效教育的基础。所谓的“聊”,是在愉悦、轻松、平等的基础上,互相说出自己的感受,倾听对方心声的一种“互动”,气氛应该是和谐友好的,没有嘲笑、批评与指责。

经过一个暑假,开始校园生活,刚开学,孩子的“神”其实还没有完全回过来,头脑中还在回放着假期生活,所以容易感到疲倦,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家长在这时候尤其要注意调适情绪,注意与孩子的沟通,避免一味催促、单一重复提醒、唠唠叨叨而引发孩子的反感,更要避免目的性太强、审问、汇报式的交流,这样也容易激发孩子的对抗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智慧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出现这些状况实际上就是“假期综合征”的表现,不是干着急、吆喝催促,而是暂停下来,和孩子聊聊学校课堂上的新鲜、有趣、好玩以及孩子觉得在学校里收获最大的事情,调动孩子关注校园生活的积极面,父母真诚倾听、感受孩子的情绪,以积极事件唤醒孩子的行动力,让“聊“成为和谐亲子关系的纽带。

孩子跟大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小孩子在成长时期,其实是很难理解某些抽象的问题的,自然也很难就抽象问题给出回答,因此家长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时,要尽量避开那些抽象的、比较大范围的问题,改问一些简单的、具体的、一定能有答案的问题,比方说,孩子开学了,家长跟孩子聊天的开头可以从一些细节的地方入手,像是“今天的营养午餐(或点心)有哪些呀?”“你们班上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慢?”“你今天早上去学校跟谁玩?早自习做什么了呢?画画课画了些什么?”等类似的问题,借由这些具体的事打开话匣子,类似这样的问题简单易懂,孩子通常不会感到压力。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跟孩子聊天交流,从别人的事谈起,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也能通过这样的“聊”窥视到孩子在学校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了解孩子在家长看不见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的。

家长要切记,跟孩子聊天、认同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不要“否定”,只要“同理”,父母的爱与关怀、理解和平和,是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心力,切忌简单直接地用“没什么”“不要紧”“坚强些”之类的“鸡汤式”用语,不但不能让孩子释怀,还会让孩子产生“自我不重要”“不被理解”的感觉。

与孩子聊天,最忌讳“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变质”成为说教或是听训,那就没趣到极点了,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你也不喜欢“说教”式的交流吧?父母与子女聊天时,尽可能对对方的话题保持高度兴趣,多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就容易让话题继续下去。

与孩子互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比方说,让孩子回忆一位喜欢的老师的衣着打扮,老师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鞋子?也可以是当天在学校里的一个场景,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在场景中,你们还可以PK,看谁回放得更多。也可以大家一起来当“录音机”,把当天听到的有趣对话进行“重放”,让孩子尝试如何绘声绘色地做一枚“录音机”,一方面好玩,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听觉也是很好的锻炼。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某种场景、某个人物或某种动物的姿势、神态,训练孩子的触觉。

在轻松的游戏互动中,激活孩子的感觉,畅通孩子的学习通道,更利于孩子第二天的学习。

2

用心陪伴心定智开

每个孩子都可以看成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想听花开的声音,需要时间积淀,这就是父母的守护。

开学之初,家长的用心陪伴更为重要,高质量的陪伴是给孩子的最好奖励,孩子与父母一起,看书甚至玩游戏,聊聊学校里的新鲜事,这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关键。

常有家长说工作忙,拿陪伴孩子当任务,问陪多长时间、怎么陪才到位?其实每天用心陪伴15分钟,效果就不错,但什么是“用心陪伴”?指的是家长放下工作,尤其是放下手机,全身心与孩子在一起,即便手机响,也要明确告诉孩子“我在陪伴你,先不理手机”,让孩子感到被尊重,有安全感,正所谓“心定则智开”,再忙再累也不要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关怀。

智慧的家长能善用孩子已有的资源即经验,每个孩子都有一些好习惯,与孩子一起回顾、总结,作为孩子的“银行储备”,尤其是针对学习方面的如预习习惯、作业习惯、听课技巧等,强化孩子好的方面,能帮孩子建立自信,更有勇气面对困难与挑战。开学之初,学校上课的节奏没那么快、紧,家长更要抓住这个“慢节奏”,帮助孩子修正一些不良行为及学习习惯。心理学上有个观点是“一个新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家长根据孩子的习惯、表现,提前与孩子沟通并约定好相应的做法,也是为其后的学习做更好的铺垫。

言辞上也尽量多正面沟通,少负面评价,更不要轻易拿孩子与他人比较,尤其是有第三者(即使是亲人)在场的情况下,要呵护孩子的“尊严”“面子”,否则当孩子不再介意“面子”的时候就是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与家长对着干的开始,所有人都喜欢“被看到”“被肯定”“被尊重”,“足够的”肯定鼓励是孩子的“精神加油站”。

3

分清你我的界限

彼此尊重是很重要的,即便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同样不能忽视尊重的问题。如何尊重?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首先是要明确“界限感”,有些家长习惯过分“担心”孩子,事无巨细都“帮”孩子做,这就没有了“界限感”,孩子的事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家长多用正向语言加以指引,孩子没做好或失败时,家长要接纳孩子,记住失败本身也是一种成长,在经历中总结经验,引导设想可行的方法,帮助孩子从今天的不足过渡到明天的成功。

界限感,就是分清楚什么是“我的事”、什么是“你的事”,“我”对“我”自己的事负责,别人对他们自己的事情负责,别人不能入侵“我”的边界,“我”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来插手。

有了好的界限感,家长自然会给孩子时间、给孩子信任,界限也是规则,基于爱和信任,用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孩子自己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让孩子从力所能及开始,把孩子“用”起来,擅于发现和及时肯定孩子的每一个细微进步,家长适当夸张地“惊喜”及欣赏孩子的“成就”、感谢孩子的帮忙,擅用手机拍照和视频功能,记录孩子好的、精彩的时刻,与孩子一起分享,让孩子自信“我”的事情“我”能做好。父母不越界,孩子才有展现自己的舞台,而这舞台,会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本期专家】

简步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小学教师、班主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亲子、情感方面的困惑想听听专家的分析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joyxkb@vip.sina.com。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