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恩宁路改造机制创新:成立共同缔造委员会沟通协商各方利益 以保护规划实施方案设计导则为依据
日期:[2018-09-07]  版次:[A06]   版名:[深读]   字体:【
■“最美骑楼街”恩宁路是广州现存最古老、各时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恩宁路改造列入国家试点2

机制创新2

二期:成立相关组织做议事平台

“二期改造,要保证,以前发生过的事,不能够再发生。”去年初,一些位于恩宁路二期改造范围内的街坊通过新快报的报道(详见《新快报》2017年2月15日报道)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在永庆坊改造中,由于无告知、依法公示改造方案、征求居民意见,甚至未经规划许可增加建筑高度、层数而遮挡、损坏相邻民居,施工扰民,商业活动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等引发激烈的社区矛盾,而且缺乏一个沟通各方意见、诉求,协调各方矛盾、利益的平台,使得街坊只能频频向媒体投诉。

去年8月,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牵头完成的《广州恩宁路永庆片区微改造实施评估研究》,调查了永庆社区微改造项目实施满意度,调查的45个指标中,改造过程的社区参与得分最低(2.85)。

而有60户居民联名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荔湾区政府递交的建议书中,居民提出:“改造方案必须广泛征求业主、街坊、市民、专家学者的意见,规划伊始要公众参与,协商讨论,要组织专家论证。”

“改造时政府要设一个总管统调部门,改造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街坊们都可找这个部门问责解决,杜绝各部门互相推诿、扯皮、踢皮球。”

二期改造中,最值得期待的是吸取一期的教训,回应居民的诉求,搭建公众参与平台。

根据《荔湾区恩宁路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新模式。据荔湾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将成立共同缔造委员会,有街道办书记、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社区社工、社区规划师、居民代表、商户代表、业主代表、媒体代表、专家顾问等成员参与。

委员会是 “恩宁路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指挥部”的议事平台,发挥政府和社会在恩宁路项目改造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作用。街坊们将可通过这一平台对改造提意见,反映问题,参与实施方案的制定。

机制创新3

二期:市国规委招标做设计,有保护规划实施方案设计导则

经历了“大拆大建”到历史文化保护的逆转,微改造能否保持历史风貌,传承文化,是恩宁路改造最令人关注也是最具争议的焦点。

普遍认为永庆坊改造保持了街巷格局与肌理,但建筑高度增加,屋顶加大,双坡改单坡,体量变大,内部全部打通,改变了整个历史街区的风貌,一些建筑改造后的立面材料、色彩、外凸橱窗等也被批评与街区历史风貌不协调。

不少专家都认为这是恩宁路一期改造没有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导则的约定所致。

即将启动的二期改造,不再是由开发商万科通过招标来做改造设计方案,二期是由市国规委招标做实施方案。市国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落实住建部和督察员的指示精神,明确优先编制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再根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三十九条,以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为依据加强对街区保护利用实践的规划管理。”

根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三十九条: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和传统村落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依法进行新建、扩建以及改变外立面或者结构的活动,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时,应当同时提交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方案。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规划许可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征求文物、房屋行政管理部门的书面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和征求公众意见。

而在永庆坊一期改造中,并未依法获得规划许可就改变了一些建筑的立面、结构甚至高度、层数。

未来二期改造若按第三十九条要求办理规划许可,依据的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有什么规定?

根据公示的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进行改建、修缮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动的,不得增加具有合法产权的原有房屋的建筑高度,在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街区历史风貌协调,不得改变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而在建设控制地带,进行新建和扩建活动的,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在体量、色彩、材质等应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

而根据《实施方案》招商公告,将对恩宁路骑楼街沿线建筑立面、风貌、色彩、材质、装饰等提出设计指引,对试点范围内的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及其他建筑,分类提出修缮、改造设计导则,对立面风貌和内部空间改造提出详细可操作的指引。甚至对未开发用地,结合控高、原有风貌和新功能,进行建筑设计,提出建筑组合、高度、风格、色彩、屋顶等设计方案。

设计师本·伍德提出了应该以更审慎、谦虚的态度,保护好广州的传统风貌,开发中严格控制新建高度,塑造亲切、宜人的景观空间,以品质提升城市魅力和吸引力的活化利用策略。

据市国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方案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利用实施理念。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后,将按照程序报批。

长期关注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岭南建筑专家汤国华认为:恩宁路第二期改造是广州市被选定为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十个试点城市之一的项目,市、区相关领导挂帅,由规划行政部门和区更新部门相结合,规划先行,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供市民讨论和专家评议后实施,这些新举措为二期成功改造奠定前期保障。

老街保护活化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与改造,而且是非物质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延续。

“这个街区的历史渊源、脉络的介绍,在整个街区、任何博物馆里面,暂时都未体现。”

“除了李小龙祖居,任何一栋老房子的历史与故事、建筑特色的介绍,都没看到。”不少市民游客对恩宁路一期永庆坊改造感到遗憾。

以修复改造台湾老街著称的华梵大学建筑系教授徐裕健也批评永庆坊“老街活化与地方文化生活的脱离”。

“老街的保存活化,本质在于呈现地方特殊的地域文化,住民在地生活方式和文化底蕴才是老街地域性及原真性的价值所在。老街保存如果仅是保留建筑的旧风貌,这还是形式主义。”(详见新快报2016年12月30日报道)

他提议在恩宁路二期改造中,政府可以做两件事:其中一件就是让那些迁出的原住民、老邻居能够回来,让老人在这边有个落脚之处,他们在这里泡茶、聊天,讲述这个地方的故事,曾经有什么人来过这里,整个街区会因为他们的聚会和传讲,记忆被留存。”

前恩宁路学术关注组的成员上山爱建议:“可以在每间屋,加入有原住居民的声音的故事录像、老照片……令到他们的故事得以延续。”

文保志愿者Ben提议可以找原居民做一些口述历史,也可以提供一部分展品搞展览。居民还可以做导赏。

更多的居民、市民希望设立社区博物馆,展示当地历史源流及文化传承;要在历史建筑上标示其历史信息与建筑价值。

“除了西关文化,历史人物,也可以把整个恩宁路拆迁事件的来龙去脉、街坊、市民、政府部门各方面的声音、报道展示出来,作为一个保育的课题给大家认识、思考。”80后的文保志愿者Ben关注的恩宁路拆迁事件,在广州的城市保育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正是恩宁路的拆迁,唤醒了广州人的城市保护意识,引发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参与层面最广泛的保育运动。

据荔湾区、市国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二期改造会规划街坊的活动场所与公共空间。实施方案中详细明确了绿地、广场、庭院、街巷等开敞空间。

■策划:何 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 姗 黄 婷 摄影 凌玉芬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