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创新要讲究规律,要‘因地制宜、因材施艺’,把对工艺美术的理解上升到文化层面,不要太商业太功利,拯救和涵养我们的工艺精髓和造物精神很重要,要把工艺美术的创新落地到我们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层面。特别要强调的是,工艺美术创作者应坚守工艺之道,不断创新工艺境界,既不能固步自封,抱有唯我独尊的狭隘意识,也不能过度追捧西方模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潘鲁生
艺术家一定要清晰自己的创作方向、作品定位,要清楚其作品究竟是面向大众的、市场的,还是面向小众的、精英的,是具有更多的学术价值,还是带有明显的商业性质,要有个大致的判断,尽管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归类。
黄宾虹生前的作品及艺术理念很难被大众所真正接受和理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或选择极力迎合大众。他曾说‘五十年后会有人懂我’。他坚信自己的作品具有学术价值的,也终将会被历史认可的。所以在其生前,鲜有艺术上真正的知音和真正识货的藏家。但张大千就不同,他清楚自己的作品是可以面向大众的,是容易受市场欢迎,被一般藏家所接受与喜爱的,于是他在生前就经常举办一些商业性的画展,参加一些酒会、沙龙等社交活动,以此来助推自己的知名度,扩大作品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各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
——艺术评论家王进玉
传统的教学模式观点认为,篆隶楷是行草书的基础,顺着这个思维,学生专业学习一开始接触的就是篆、隶、楷这些书体,但从书体演变的历史来看,其实楷书是最后形成的,传统书法教育以篆隶楷为先的模式,未必符合艺术史的发展,也未必符合高等书法专业的教学。河北美院在教学上大刀阔斧地改革,注重突出行草书的创作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短短的时间里,入选中书协展览的人次多达百人,其余的展览获奖入选的则不计其数。”
——书法家吕金光
(根据《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