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李劲堃:九十岁梅社仍具强大生命力 源于多元与包容
日期:[2018-09-09]  版次:[A12]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李劲堃 砚池记事

■陈永锵 傲骨

■梁世雄 松梅颂

■陈金章 轻舟已过万重山

“梅社新知——庆祝梅社九十周年中国画邀请展”即将开幕

“梅社新知——庆祝梅社九十周年中国画邀请展”将于9月13日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本次展览,共有九十位画家的作品参加展览,是“梅社”传承中国绘画与道家美学的精髓,体现着当今岭南画派的实力和创作高度,也是岭南优秀文化的一次代表性呈现。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介绍:“发展九十年,梅社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源于多元与包容。”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梅社创立之初体现文人的社会责任

汉宋以来,广州海珠区漱珠岗因其特有的地理历史与环境,曾为杨孚、崔与之等历代名士雅聚之所。清道光年间,得两广总督阮元资助,天文学家李明彻祖师开山建立纯阳观,自此开始,岗上松梅辉映、奇石流光。

广州市道教协会会长潘崇贤介绍,“梅社”与纯阳观渊源深厚,纯阳观开山祖师李明彻壮年以绘画著称于世,其后岭南画派先贤居巢、居廉常于纯阳观写生雅集。

九十年前,“梅社”首任社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携高奇峰、陈树人等岭南文化先贤创建岭南“梅社”。近百年来,“梅社”与国运屡历浮沉。在梅社副社长卢延光看来,这正是梅社可贵与独特的文化特质之一。“梅社不仅仅是艺术团体,它更重要的是与当时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时刻维系社会发展,体现出了文人的社会责任。”

“梅社”所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可说是中国艺术界绝无仅有的珍贵财富,也是现今岭南地区不可多得的、纯粹而优秀的学术和艺术名片。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广州梅社社长陈永锵则认为,“梅社”创立在广州道教宝地纯阳观,与道家有着天生的殊胜因缘。我等亦对道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缘分。历代以来,早有无数艺术之路上的“行者”学习、倾心、得益于道家思想。“道”一直是深深印刻在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人心中的灵魂信仰,“得道”代表着最玄妙的艺术和人生境界,而“文以载道”“艺以载道”“技进乎道”,则更是中华文化熏陶下的艺术家们特有的追求。

梅花精神代表传统文化的

高洁品德和坚贞人格

据了解,“梅社”之所以命名为“梅社”,一是因为“梅社”成立之初,曾在纯阳观遍植梅花,以梅花吟诗雅集;二是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精神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洁品德和坚贞人格。陈永锵称:“我们应继承古圣先贤的精神、信仰和道德,立心为世界奉献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道就在眼前’,艺术是充满个性风情和生命自由精神的,这正和道家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宗旨不谋而合。相信每一个有志于学的从艺者,都能在包罗万有的大道中,返璞归真,悟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之道。”

“梅社”自2008年重新恢复雅集以来,在广州道教纯阳观的支持下,于“梅社”旧址海珠区漱珠岗建立了“梅社书画院”和“梅社艺术馆”。“梅社”的发展一直得到了诸多上级单位的支持和群众的厚爱,组织和承办了多次不同规模的书画展览和文化雅集,并积极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对话李劲堃

发展得越多元,梅社的精神越能彰显乃至扩大

收藏周刊:您认为梅社仍然值得我们推崇的传统有哪些?

李劲堃:当年广东的文人自发组成梅社,能够把艺术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一点体现出文人艺术家高贵的品格,难能可贵,这是作为文人所具备的社会责任。同样,他们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作出了自己的一己之力。他们汇聚在一起作诗作画,一方面在传承,另一方面则是增进文化人之间的交流。

虽然当年创立梅社的先辈已经作古,但当年充满豪情而刻下的“梅社”二字的大石仍在,九十年过去了,梅社的精神如同这块大石,向世人诉说着自身的精神立场。

收藏周刊:梅花题材彰显出画家高贵的品格精神,今天的梅社,涵盖画家创作题材的丰富,已经远远不再局限花鸟题材。从大的水墨精神来看,您觉得,山水题材推崇的是怎样的精神?

李劲堃:梅社发展至今,仍然有其强大的辐射力,源于其与生俱来的合作精神和拓展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多次的多民族交融,使得传统文化本身更加博大而包容,这一点,无论是当年的梅社,还是今天的梅社,均体现出其有容乃大的特点。无论是花鸟画、人物画还是山水画,都在梅社原有倡导的传统框架中,各自延续着。发展得越多元,梅社的精神越能彰显乃至扩大。

收藏周刊:当年的文人在托物言志,您觉得今天的画家如何做到这一点?

李劲堃:社会责任很多时候是体现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目前我们讨论梅社所具备的精神,其实已经暗含了追求多元性的社会发展方向。我认为,今天梅社所做的事情,远远比当年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要大,甚至在视野上、抱负上今天的梅社都要更加强烈。上一次,梅社举办了一个全国各地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展览,并进行交流与研讨,并与岭南画派纪念馆一同策划,把古代梅花题材作品与当代梅花题材作品并置交流,这一点,我想当年的创始人,恐怕也远远想象不到梅社能有如此的容量。这一点正体现出岭南文化中的包容特性。发展九十年,梅社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都是源于多元与包容。

梅社

“梅社”缘起于岭南画派祖师居巢、居廉,1928年由首任社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携高奇峰、陈树人等广东文化先贤创建,距今已逾整整九十载。如今,美术界同仁推举陈永锵先生为“梅社”第二任社长,卢延光、方楚雄、李伟铭、李劲堃、方土诸先生为副社长,张森霖先生为秘书长。

“梅社”将秉持先贤自然、纯粹、亲民的学术精神,探索一种新的文化社团发展模式。“梅社”将积极策划各种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建设项目、美术活动及慈善义举,期望尽早成长为南方艺术界的名片,争取打造“北有西泠,南有‘梅社’”的新局面。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