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大语文成“新宠”引发市场分羹
日期:[2018-09-18]  版次:[A23]   版名:[新教育]   字体:【
■廖木兴/图

新高考3+3改革、新课改持续推进

去博物馆上课,在黄鹤楼吟诗,这样的语文课堂你见过么?随着新高考3+3改革和新课改的持续推进,语文的学科地位逐步被抬升,在校内不少学校开始尝试语文教学的创新,而在校外各大培训机构抓住市场,推出各具特色课程体系,参与“大语文”市场分羹。在语文学科风生水起的潮流下,如何抓住机会学习语文,且看新快报记者本期报道。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A

重要性提升

新“拉分王”上场 语文学习需要厚积薄发

在多数家长的认识里,数理化是“拉分王”,但随着语文在学习、考试中的难度增加和比重增加,语文分数的区分度也越来越高。

以部编教材改革来说,从重视“语”到关注“文”,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小学优秀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有“人教版”皆有提高;另一方面,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内容多元;此外,特别强调阅读,如在教材体例的设置上,形成了“课内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课标要求每个年级的阅读量是之前的两到三倍。

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卓越大语文产品研发负责人赵卫平指出,语文高考近年来难度增加,如2017年全国卷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从文学类阅读与实用类阅读二选一变为两篇必做,内容选材范围广、篇幅增加一千多字、但考试时间并未增加;而新高考改革3+3模式中,必考的英语可考两次,数学不再分文理科,难度和区分度降低,其他科目学生选考而获得等级分数,这就导致了语文的区分度上升。

不管是从得分升学,还是从人文素养的提升来看,未来语文的学习更需要厚积薄发、尽早投入。

B

教学在创新

各大机构布局“大语文”

语文学科地位升高,也直接对课内外教学带来影响。从校内来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体验式教学,把学生课堂搬到户外,比如广铁一中曾组织学生赴湖南、湖北研学,带着学生在黄鹤楼上吟诗;在荔湾区美华中学,通过组织学生秋游、春游,发散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写作。

课堂之外,教辅培训市场对语文教学的创新和重视明显加强,卓越、学而思、新东方、明师、立尚等知名机构纷纷布局大语文市场,推出各自的课程体系。

学而思去年7月正式宣布,旗下原东学堂语文品牌更名为学而思大语文,今年继续深化大语文战略,宣布与喜马拉雅FM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搭建大语文内容分享输出平台;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卓越教育正式发布全国第一家1-9年级大语文课程体系;明师教育的暑期大语文项目也受到家长热捧。

不仅如此,新快报记者获悉,在10月下旬,立尚教育大语文布局也有新动作,它将携手立思辰,举行大语文落地广州的发布会。近年来被家长熟知的课外辅导机构品读行,其独特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学生粉丝。

引导孩子关注生活,才能学好语文

大语文正成为语文教育的潮流,赵卫平认为,大语文之大,在于内涵之大、选材之大、格局之大、育人目标之大和以生为本之大。他指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学生生活中的所学所见,所思所想所感,都是语文的范畴。

可见,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课本,应该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注历史,关注经典。

学而思网校亦认为,未来的语文教育趋势是,课外拓展内容增多,重视传统文化积累,以及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要求提升。

网络助力,利用各种资源学语文

除了从生活中学习,广州品读行语文教学总监刘静锋表示,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助力,比如老师们将报纸杂志、电影或网文中适合孩子阅读的部分进行整理,定期分享给孩子,让孩子体验时代,让语言更鲜活。

此外,语文学习中阅读APP可涵盖数量丰富的书目,使用便捷。部分APP还提供合理的阅读分级选择,并将阅读内容设置为闯关游戏题目。赵卫平认为,通过游戏闯关的方式也可配合知识的掌握,检验孩子阅读效果。

学而思网校表示,语文学习除了传统的课堂形式,在线教育可借助科技的力量,如个性化推题、在线演讲、配音、AI批改作文等提升孩子语文学习的互动感和专注力。

C

家长如何参与

语文学习功在平常,除了重视课堂时间,家长也可以带领孩子一起探秘语文的世界。

1.借力文化节目

学而思网校提醒家长,流行的诗词大赛、朗读者、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类节目一定程度营造了社会上学习语文的氛围,家长可通过此类节目带孩在生活中接触语文,休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文的美好,燃起对语文的热爱。

2.重视亲子阅读

刘静锋表示:“家长不把读书当做负担,孩子才不把读书当负担。”他建议家长身先力行,创造爱阅读,爱学习的家庭氛围。有条件的家长可先于孩子一步学习和阅读,比如重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书,它们在小学课本中有篇目节选,和孩子讨论较有共鸣感。还可读《上下五千年》《讲给孩子的文学经典》等课外书目,或一起背唐诗宋词。

“8岁到14岁是阅读关键期。”赵卫平提醒家长在此阶段关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比如可以将每天晚上8点~8点半设定为阅读时间,日积月累形成阅读习惯;家长放下身段给孩子作示范,并相互检验阅读效果,如孩子阅读青少版《红楼梦》,家长阅读全本,并提问孩子黛玉进府的年龄、家中变故等内容,尝试亲子阅读对话。

3.尝试一起听课

部分孩子报读了语文课程,且对家长免费开放。赵卫平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一方面家长的听课收获可能并不比孩子少;另一方面,也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学习兴趣、体验,从而形成共识。

4.大声朗读经典

刘静锋提倡每天朗读,坚持反复读。教学实践中,他发现孩子日积月累朗读选编好的中国古代诗词古文精粹,从小低到小高可以朗读360首(篇)古诗文,打下扎实的经典基础。如果一些书或者有深度的文章孩子看不进去,家长可以尝试鼓励孩子读出声,在诵读声中发现文字之美,经典之美,读了就一定有收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