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私房月饼”的老套路亟待监管的新招数
日期:[2018-09-18]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斯涵涵

据报道,市民张女士在微商处购买了所谓“私房月饼”,吃完后家中三人都上吐下泻,得了急性肠胃炎。她立即向商家投诉,想要个说法,没想到却被对方拉黑。记者发现,中秋节将近,不少微商在出售自制月饼,有些商家自己都说不清自制月饼保质期有几天。国家食药监总局工作人员也提示市民,不要购买没有食品安全监管的月饼。

微信朋友圈里出现的自制月饼,大多打的是“自家制作”、“手工现包”等噱头。有人更是把食材、月饼制作过程等信息发到朋友圈内,这样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刚开始只是想做点月饼给家人吃,又送了一些给亲朋好友,后来越做越多,想着可以放在朋友圈里卖卖试试。”这话听起来让顾客产生家人一般的感觉,亲切感、信任感油然而生,其实不过是招揽生意的陈旧“套路”。

稍加注意便会发现,这种说辞基本是自制月饼的统一“广告词”,意在套近乎,骗取信任而已。既然“做多了”又对外销售,说明其实质就是在做月饼生意。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将网络经营食品纳入监督管理范围。《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网上销售食品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凭证。而大多数微商都不具备相关资质,自制月饼包装简陋,大多是用食品袋直接包装后出售,包装上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以及食品标签。没有相关部门检测把关,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无法保证。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私房月饼卖家坦承,月饼的馅料是在网上购买的,还有些“自制月饼”实际是厂家生产,打着私房的旗号,在朋友圈售卖,不过是营销的手段。更有甚者,一些犯罪嫌疑人为牟私利,在污浊不堪的生产环境下制作自称“家庭手工制作”的私房月饼。

“私房月饼”线上热销,监管不能“掉线”。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和食品安全法规,主要突出对商场、超市等线下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进行抽查检验,但对于家庭自制食品的线上监管存在难度。

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私房月饼”暴露出监管盲区。有关部门要补齐法治短板,强化监管力度,改变监管理念和方式,尽快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不但要加强线下的食品安全管理,还要紧盯线上,追本溯源,线上线下齐抓共管,构筑消费者的健康防线;广大消费者也要保持警惕,不要迷信“手工无添加”,勿轻信虚假宣传,认准正规产品和正规渠道,提高健康消费和食品安全意识,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用自家人的身体健康为来路不明的“私房月饼”买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