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台风中“相向而行”,他们为我们筑起守护墙
日期:[2018-09-18]  版次:[A07]   版名:[救灾复产]   字体:【
■16日晚,陆军特种作战学院300余名官兵在珠江新城中轴隧道抢险。 通讯员供图

“山竹”台风期间,有一群逆风前行的人。为了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无惧风雨,冲在一线,共同筑起城市里一道道坚实的守护墙。

解放军 珠江新城中轴隧道江水倒灌 300名官兵奋战3个钟解困

“山竹”肆虐,珠江水位超过警戒线,城市多处发生内涝险情。

“珠江新城中轴隧道江水倒灌,请速来增援!” 9月16日19时许,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收到驻地党政部门发来的请求,经报上级批准,立即出动支援。数百辆车辆为防台风,停放在隧道停车场里,若任其倒灌,不久便有淹没的危险。

灾情就是命令。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党委迅速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抽调广州营区300余名官兵,火速赶往珠江新城中轴隧道,实施抢救。

“后车注意,前方路面积水太深,右转绕行!”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被大风吹断的树木,吹倒的栏杆。这让第一次参与抢险任务的大二学员心里很是揪心。

30分钟后,官兵们抵达珠江江边,开始装填沙袋。刺脸的台风吹得人左摇右晃,豆大的雨点打在雨衣上啪啪响,对面的广州塔硕大LED显示屏上显示着“台风红色预警,暴雨黄色预警”字样。官兵们迅速装填数百个沙袋,运往江岸的中轴隧道。

扎口、上肩、下一个……为了加快阻断沙带的堆置速度,官兵们扛起百来斤重的沙袋跑步前进,争分夺秒,狂风吹断树枝,不时就会砸到头上,划伤脸。

近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隧道两头的阻断带修筑好,道路两侧的路障垃圾也清理完毕。上级通报险情暂无升级后,官兵们才收拾装具撤回,那时已接近凌晨。车上,尽管浑身湿透,不少学员都睡着了。

医院

急诊24小时开诊 救护车冒险解救市民

台风正当时,救护车出车过程中,一棵大树突然倒在车前方。9月16日,广医三院急诊科医生刘树基和护士黄彩虹经历了这样的危险一幕。

16时48分,广医三院急诊科接到市民的求助电话,有一位老伯(林伯)在荔湾区西华路上被吹断的树砸伤了。17时许,救护车在艰难中到达目的地。车停在林伯躺着的面包店门口前,刘树基和黄彩虹来不及撑伞就跳下车,刚蹲下来检查老伯伤势,一棵直径约三十多厘米的大树直直倒下,砸在救护车的正前方。“那么粗一棵树就这么砸下来,太吓人了,就差那么一点点,真是不敢想象。”黄彩虹边说边比划着。

据120急救中心统计,自9月16日8时至17日7时,广州地区院前医疗急救共派车980车次,救治伤病员848人次,与台风相关的出车91车次,救治伤员124人。

记者还了解到,9月16日,市妇儿中心产房共收待产妇51人,51名“山竹宝宝”无惧风雨,顺利出生。

电力

台风前中后不曾休 供电人坚守防风一线

到9月17日中午,广州白云供电局运行人员严伟南已经两夜未合眼。台风前中后,他奔走在防风一线,有忙不完的事。

昨天中午,他赶到白云山景区,因为一棵断树压在10千伏高压线上,造成景区内部分用户停电。供电人要先将树枝锯断,再用吊车将树主干吊起,才能把电线“解救”出来。

广州白云供电局城郊供电所班长陈永强告诉记者,所里的同事这两天都没睡好觉,有的通宵达旦,片刻未眠。台风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台风中多处电线被倒树压断要四处奔波抢修,台风后也要继续复电抢修。

据广州供电局统计,此次台风期间,供电局共出动应急抢修人员4300余人次,累计安排值守人数2万余人次。

地铁

地铁站成避风港 站长转移危房群众

9月16日14时,广州地铁谢村站站长瞿玲在巡视中发现几个工人住在简易的厂房里。厂房在狂风的呼啸下,显得不堪一击。瞿玲上前询问,发现工人们还不知道此次台风的严重性,她苦口婆心地向他们描述应对“山竹”的各种措施,还拿出多处受灾情况的视频加以说明。看到这些,工人们终于进入地铁站避险。

谢村站将这些工人安顿在会议室休息,还提供了食物和水,直到台风退去。

消防

孕妇临产被困 95后消防员橡皮艇救援

17日凌晨12点,番禺石楼镇专职消防中队队员黎志新接到上级通知,一名孕妇被困在海鸥大桥桥脚一处空地上,已经见红,随时都有危险。周边水位高涨,无法通行。半小时后,黎志新与另一名同事搭乘冲锋艇来到海鸥大桥接该名孕妇通过积水路段。

“水流比较湍急,可以明显看到漩涡,为了更快速地接到孕妇,我们拖着橡皮艇前行大约五百米才到达指定位置。”黎志新1995年出生,今年23岁,在灾情面前,他毫不退缩:“我们没有考虑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就知道那里有人需要营救,救人后我觉得非常开心。”

凌晨1点半左右,救援人员带着孕妇到达石楼人民医院,“当时孕妇已经破水了,又是二胎,我们马上接生,凌晨4点10分左右成功生产,母子平安。”

村庄水浸 消防员救出多名群众

9月16日18时许,受台风影响,广州增城区新塘镇大敦村因东江水倒灌导致部分房屋被淹,大批群众被困,急需救援,增城消防新塘中队官兵迎着大雨驾驶橡皮艇,冒着房屋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多次深入被淹房屋内,成功将十余名老人、妇女和儿童转移至安全区域,为了避免一名产妇沾水,官兵们将产妇连同橡皮艇一起抬至安全区域。

社工

耐心劝说 倔强流浪汉转移至救助站

9月16日早上8点多,火车站驻点组的社工、义工一到岗,就和越秀区救助队义工一起紧急寻人,长期露宿的马大爷今年78岁了,行动不便,性格倔强,一直不肯接受救助,台风迫近,当务之急就要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许久,社工们终于在越秀区和荔湾区交界处一带找到他。社工与马大爷已经有点“交情”,但倔强的马大爷还是断然拒绝进入站救助。不得已,社工们决定,暂时放弃劝导,留下一名社工作伴。

“马大爷,来,给你看一些很震撼的视频。”社工掏出手机。“哇,这就是你们经常说的大片吗?”

“嗯,很震撼吧?这就是我们即将要面对的台风山竹,这是它在菲律宾登陆的画面,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马大爷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惧和焦虑。

中午时分,天色突变,风声呼啸。随后,暴雨滂沱,社工给大爷穿上雨衣,一路保护搀扶,顺利协助马大爷转移到其他安全地方。终于,78岁的马大爷答应到救助站暂住。

多方联合 居民楼传来“救命” 声 应急队员手拉手搭“人桥”

“山竹”来临前,住在南箕村及丫髻沙一带的居民安全成了压在街道众人心头的“石头”,因为这个片区在江边,低洼地带较多,台风随时可能引发江水倒灌。

从9月15日开始,该街道已联系广州驳运公司和珠江航运公司,协助撤离并安置片区群众。然而直到16日上午,珠江航运宿舍的部分居民却执意不肯撤离。

16日下午,面对台风肆虐,滞留的居民避走二楼,陪他们留守的还有南箕居委专职人员郑伟杰和莫俊辉。入夜,又出现停水停电,居民开始意识到危险并呼救报警。晚上约8点,郑伟杰二人听到“救命”声,涉水救出了一位老人及其孙女。晚上9时许,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永宏带队赶到现场,与应急队员手拉手搭起了一条通往居民楼的“人桥”,将居民全部撤离到安全地点。

与水位竞赛

4小时救出被困老夫妻

16日晚间,黄埔区南岗西路附近一片500米见方的菜地中,一户人家发出报警求救。南岗派出所的民警乘着冲锋舟赶到现场时,积水已经没过田边的香蕉树顶。

照明只能靠手电,副所长胡宇超带着一名民警和被困老人的侄儿向这片百亩水域慢慢探索,好不容易找到房子,却发现其中一位老人不愿撤离,雨势突然增大,眼看水位已经漫到阁楼楼梯的梯口,老人仍不为所动……

经过民警、街道居委工作人员和消防员4个小时的不懈努力,老人终于肯离开已经淹没了一楼的砖屋,转移到安全地带。

■统筹:新快报记者 代国辉

■采写:新快报记者 代国辉 高镛舒 吴晓娴 许力夫 何生廷 李应华 王娟 黄婷 李佳文 朱海清 王彤 麦婉诗 谢媛媛 通讯员 穗卫计宣 白恬 魏星 周密 叶洪亮 田志新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