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东莞历史文献丛书》昨日首发
日期:[2018-09-21]  版次:[G01]   版名:[新东莞]   字体:【

东莞史上规模最大、最完备的地方历史文献集成——

新快报讯 记者杨英杰报道 9月20日,《东莞历史文献丛书》首发面世,广大读者可一睹莞穗两地首次联合展出的东莞古籍原貌。当天下午,东莞著名文史专家杨宝霖先生带来一场“宝库之匙——《东莞历史文献丛书》的利用”专题讲座,亲自教授读者如何应用这套东莞最完备的地方历史文献丛书。

《东莞历史文献丛书》是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东莞市莞城图书馆共同主编,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东莞地方文献典籍,保护和传承东莞历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丛书收录了上起宋代,下迄民国,199种有关东莞历史文化的著述和东莞人士的著述,字数逾2500万字,编成47册,是东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完备的地方历史文献出版项目。

自晋咸和六年(331)东莞立县,东莞的历代先贤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据清末探花陈伯陶编的《东莞县志·艺文略》所载,至清同治间,莞人著作有八八九种,二八四三三卷。后同治至民国末,近九十年间,典籍又增百种。以一县而论,东莞古籍的家底不可谓不丰。然而历经千百年时间的洗礼,自然的侵蚀,人为的破坏,至今莞人著作已十不存一,仅剩的一些东莞古籍文献也大多散落在海内外公藏单位及私人藏家手里。正如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先生在前言中所说,东莞的古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目无书”,一种是“有书无目”,对于学人寻找文献资料十分不便。

2015年,借《广州大典》出版之东风,莞城图书馆联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影印”的方式立项出版《东莞历史文献丛书》。该项目耗时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收录了来自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十多家国内外公藏单位及私人藏家的东莞古籍底本。其中,其中不乏珍本善本等稀见文献,收有稿抄本28种,清乾隆以前刻本23种。

《东莞历史文献丛书》

《东莞历史文献丛书》内容涵盖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宗教、地理、医学等学科,共收录了199种莞人著作,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其中《经部》收录文献10种;《史部》收录文献64种;《子部》收录文献28种;《集部》收录文献69种;《丛部》收录文献28种。

收录最早的莞人著作是南宋时赵必的《覆瓿集》,这也是唯一一种收入《四库全书》的莞人著作;而入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莞人著作,如陈建的《皇明通纪》《皇明启运录》《皇明十六朝广汇记》和尹守衡的《明史窃》等此次也被收入其中。丛书中还有很多莞人学术瑰宝,如第一部记载罗浮山山川人文情况的志书《罗浮志》(明陈琏编纂)、被我国史学界誉为“广东大百科全书”的《岭南丛述》(清邓淳编纂)、研究甲午战争的重要资料《中日战辑》(清王炳耀编纂)等;在历代东莞方志中,现仅存的七种东莞县志均全部收入,如“远出邻县志书之上”的民国《东莞县志》(陈伯陶编纂),海内外孤本的汪运光本《东莞县志》,及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珍稀本《重刻卢中丞东莞旧志》(明天顺卢祥编)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