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碧桂园集团扶贫工作获多国官员肯定
日期:[2018-09-22]  版次:[A09]   版名:[城事]   字体:【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商务官员走进碧桂园集团(美的集团)考察与交流。

■圆桌 对话。

2018“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商务官员考察暨商务投资与旅游合作交流会在佛山举行

新快报讯 记者丁灿报道 9月20日至22日,2018“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商务官员考察暨商务投资与旅游合作交流会在广东佛山举行。来自菲律宾、巴拿马、喀麦隆、古巴、南苏丹、斯里兰卡和科特迪瓦等21个国家的91位商务官员组成考察团,走进碧桂园集团(美的集团)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与交流。本次活动由商务部主办、商务部国际官员研修学院与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联合承办、碧桂园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碧桂园的社会责任让我肃然起敬”

据悉,此次考察是为了使发展中国家官员和专家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佛山市乃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以及人文历史和百姓生活。通过考察和交流,加强我国企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互动,了解该国家政治经济环境、产业资源状况,为中国企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贸易往来等方面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考察的过程中,多位发展中国家官员对碧桂园集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对全国14县开展结对帮扶,创新“村企党建共建”的模式,参与“一村一品”农特产品的推广与对接销售渠道,开展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渠道,助贫困学生圆上学梦,帮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拓展和引入医疗资源的高度社会责任和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的气概与魄力表示钦佩。一位来自巴拿马的官员分享自己的感受时表示,“初来碧桂园,感到非常震惊,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教育文化的重视,让我肃然起敬,一家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企业,我们不但学习了在扶贫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经验,还参观了一个优秀的现代化的企业,为中国的发展壮大点赞。”

寻找一批创新可复制的精准扶贫案例

在21日举行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论坛”上,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农业部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就民营企业如何参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展开对话,深入探讨了民营企业如何打造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模式。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论坛的主旨是在全国范围内就精准扶贫领域发现一批具备创新性、突破性、可复制的优秀案例,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创造出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并发挥其作用。同时利用社团、媒体力量对其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大力的宣传推广,从而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力量,向扶贫一线聚焦,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大合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案例分享

碧桂园成立26年来直接帮助近20万人脱贫

碧桂园成立26年来,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孜孜不倦地投身扶贫公益事业,累计公益投入超过42亿元,直接帮助近20万人脱贫,并带动近200万人就业,公益事业涉及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救灾赈灾等方面。自2007年起,碧桂园派驻扶贫工作人员驻扎帮扶点,切实参与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工作当中。2018年,碧桂园决心以更大力度投身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把扶贫作为主业来抓,确立地产是扶贫基石、扶贫优于地产的“双主业”发展模式,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组建近百人的专职扶贫队伍,举全集团之力,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

今年5月20日,碧桂园启动了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目前已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等9省14个县达成结对帮扶协议,主动承担14县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秉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原则,联动现代农业公司、苗木公司、职业学院、酒店集团、物业公司等全集团产业力量、岗位资源和人才技术,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通过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力争在2019年前精准助力14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永续脱贫,在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就业扶贫扶技、教育扶贫扶智四个方面结合下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经验总结

碧桂园将建“四库”助脱贫

未来,碧桂园将通过14县的扶贫经验形成“四库”,即产业资源库、就业岗位库、专家智库、贫困户动态数据库,以便持续跟踪贫困户实现永续脱贫,助力国家打好精准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特别报道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