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扶贫产品重振“湛江味道” 海味农产飘香全国(2)
日期:[2018-10-17]  版次:[T09]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坡头区南三岛五里村建立网箱养殖基地,通过养殖和旅游带领村民脱贫。

■稳村村民吴日来通过种植番薯收获“第一桶金”。

成效立显2脱贫

赤贫农户收获第一桶金

被秋风拂过的鉴江下游西岸,是吴川市黄坡镇稳村。村庄新铺好的水泥路两旁种着粉红稚嫩的“粉黛乱子草”,风光十分旖旎,天地开阔作物葱茏;村里临近鉴江的大片田地上,村民正如火如荼耕作,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42岁的村民吴日来清晨六点半便来到田间,给地里的番薯松根、浇水,10月天气清爽,再过半个月,地里第二季种下的番薯就有收获了。“一亩地收成4000斤,2亩地8000斤……”吴日来家中有9亩土地都种上了番薯,不久的收成,将给村集体带来3万多斤的硕果,想到此,他乐开了花,更用心地维护自己的番薯地。

吴日来是村里曾经的贫困户,他从小父母双亡,三个哥哥姐姐将他拉扯长大,种番薯卖番薯,是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待他成家生子,5名孩子陆续出生,吴日来一家七口仍不得不和二哥一家,共十几口人挤在一栋两层的小农房里居住,根本没能力买房分家。

贫困在吴日来的家族蔓延了好几代人,终结贫困是他梦寐以求的。如今脚下的番薯田,正是吴日来的“聚宝盆”。

吴日来的第一桶金来自去年9月。靠产销“稳村番薯”,稳村合作社经营纯利润超过20万元,贫困户股东已先后领取了两次共计1300元/人的分红,最高一户分红近万元;加上2016年村集体分红3.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5倍。因此,在9月一次分红大会上,一封装着2.2万元分红的厚重信封分发到贫困户、合作社社员吴日来手上,他一遍遍抚摸着装钱的信封,激动得热泪盈眶。

敢想敢拼搬进新房

扶贫队员包装了稳村番薯品牌,整合了村里分散破碎的种植规模,形成大规模生产,这样的思路启发了吴日来。“除了集体耕种和分红,我还想到了其他办法增收——卖番薯苗。” “稳村番薯”品牌知名度提高,番薯种苗也跟着水涨船高,在农贸市场,有批发商对番薯苗开价2毛钱/根的价格,100条1捆的番薯苗,价格是20元。吴日来迅速发现了这一商机。

番薯季节一到,吴日来捷足先登广种番薯苗,收货时间也自然能提前,以地里4000多斤番薯的产量来算,他能收获的番薯苗可带来2万元收益。两年来,吴日来先后卖出5批番薯苗,净赚了10万元。拿到劳动所得,吴日来花的第一笔钱,便是立马用当中的5万元置了一间两层高的新房,让妻儿从又黑又挤的小农房里搬出来。

“过去的日子,穷得我们都怕了,地里种出来的番薯拿到市场卖,5毛钱一斤已经是最好价钱,所得够给孩子们买吃的已经很好了,存款?开玩笑,怎可能有。现在,我可什么都敢想了:想多学些番薯种植技巧,还想供我明年考中考的大闺女上高中、读大学……”以吴日来的想法,只要肯干,不管过去生活多贫困,都能改变。

脱贫关键3品牌

推进扶贫产业化、农产品牌化

“扶贫番薯”创造了湛江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稳村模式”。实际上,这只是湛江地区218个省定贫困村近24万贫困人口走上小康道路的缩影。

湛江是我国重要的糖蔗、水果、蔬菜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但“鱼米之乡”仍存在相当数量贫困村落。雷州市、徐闻县等地北运菜占据北方大部分市场,但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徐闻香蕉遐迩闻名,但调查发现,大部分蕉农都是打着海南香蕉的品牌售卖……品种结构有待优化、品牌意识有待加强,便是“贫”背后的原因。

湛江市委农办(市扶贫办)主任李建艺告诉新快报记者,扶贫工作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就是要切实做到促进贫困户的增收,就是要促进扶贫产业的发展。雷州半岛农海特色产品众多,但优良产品的宣传推广是薄弱环节。

“每当看到听到雷州半岛的菠萝、香蕉等农产品丰收了却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的时候,当看到半岛辽阔的坡地种满了茂盛的甘蔗但农户却挣不到多少钱的时候,我们就更加觉得产业的选择和产品推广宣传的重要。”李主任说。

“十大扶贫产品”形成品牌效应

湛江不仅是鱼米之乡,海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徐闻出菠萝、南三岛出青蟹、港门出干贝、稳村出番薯、廉江出红江橙……这些都是广东地区为人熟知的“湛江味道”,也就是说,每个村落,都须因地制宜找准特色产品种植,才能“一村一品”重振农产品价值。

为此,湛江用“政府搭台、推广品牌”的方式,评选出番薯(那毛村、稳村)、廉江红橙、喜原冰糖木瓜、久鲜荣西瓜、乾塘沙城莲藕、东山调文香瓜、港门干贝、南三生蚝、南三青蟹、南三海鸭蛋等“十大扶贫明星产品”。

李建艺指出:“这些明星产品不仅有特色、质量极佳,产品背后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销经验,更值得推广借鉴。”在电商、展销平台的推广下,“十大扶贫明星产品”为代表的“湛江味道”闻名全国,通过电商物流,不少产品还走进云南、甘肃、新疆地区的餐桌。

让贫困户“钱袋子”充裕,才是扶贫的真招。2016年湛江市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全市共实现了152601名贫困群众预脱贫,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63.51%。2018年,预计达到脱贫标准人数为55266人。

李建艺表示,下一步,市扶贫办将从物流成本、风险防控等方面着力研究,维护产业扶贫成果,并从产业扶贫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分担农海产品养殖中发生的风险。

长足发展4创新

稳定创收,让扶贫成果长效维持

湛江地区多个贫困村为了让扶贫成果长效维持,驻村扶贫队员不仅在产业扶贫上深耕,还着力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宣传。

国庆假期刚过,佛山市司法局驻南三岛五里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何劲忙着清点假期到网箱养殖场“海钓”的游客。“7天接待1200多名游客,这红火的生意说明南三岛海钓基地颇受游客和钓鱼爱好者青睐。”

南三岛是新成立的海滨旅游示范区,扶贫队请来工程队在海面上打好结实的桩,用木板、浮桶搭起一个个像“连环船”一样的鱼排,占海面积2000平方米,这就是五里村新时期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项目。

何劲是狱警出身,跨界到扶贫领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自学摄影,记录贫困村的点滴变化,开动脑筋为贫困村想脱贫“点子”。他设想的“海钓基地”,是海产淡季时村收入的补充,他担心新建成的“景点”无人识,便开起了微信公众号,推广这一蓝天碧海旅游新体验。不曾想,一石投下,涟漪不小,短短几天,关于“海钓基地”的公众号攥了2万多阅读量,也为今年国庆带来第一批游客。

鱼排网箱里,养着这个季节养殖最多的泥猛鱼和红友鱼,最为钓友们喜爱,鱼排还设有小客栈和厨师,游客钓上来的鱼可以马上烹煮成为美食,让游客品尝湛江海鲜之余,从游客处收取的垂钓费用,还能作为村集体的扶贫基金。

“不仅是南三岛五里村,扶贫队终有一天会撤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扶贫队员将生产模式创下,并留下行之有效的经营生产方式,才能让产业持续运行下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