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几经周折终寻粤剧祖师故里 白云区北村为先贤兰桂庆生
日期:[2018-10-18]  版次:[A10]   版名:[区事]   字体:【
■10个民间粤剧团队在北村内巡游。

在粤剧八和会馆供奉的众祖师爷中,先贤兰桂仅排在华光祖师、前传后教张骞先师之后。但因史料较少,大家都不知道他故里何处。近几年,经过热心人的找寻,戏行人士逐渐确定广州白云区太和镇北村村就是兰桂祖师的出生地。昨日下午,白云区在太和镇北村村举办2018年白云区乡村粤剧墟暨纪念粤剧先贤兰桂诞辰205周年活动。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孙毅 通讯员 云宣

家人翻修老屋发现先辈竟是名人

兰桂,真名徐癸酉,字显常,艺名兰桂,粤剧伶人,人称二花面癸酉,清晚期人。年轻时以“二花脸”角色为主,中晚年开馆授徒,在太和北村设立显常书舍,复办“庆上元”童子班,招收武生新华(邝殿卿)、小武崩牙启(张启)、花旦姣婆梅、小生师爷伦(杨伦)、丑角生鬼保等儿童学戏,培养了以新华为首的粤剧艺术五大台柱,为清末的粤剧中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都是近年来徐氏后人与八和会馆努力比对历史资料确认的成果。徐癸酉第五代孙徐焯华告诉记者,三年前同族兄弟提出要重建祖辈留下的一座旧屋,打开旧屋尘封的大门他们发现了不少粤剧相关的道具,“听说以前祖先是搞粤剧的,还挺出名,到底是谁呢?”带着疑问,徐焯华的女婿李耀安将老人家口口相传的讲法组织成文,到粤剧八和会馆求助。

八和会馆理事总务主任小蝶儿(严美芳)正好记得,不少前辈也提过知道兰桂祖师是白云北村人,虽然到北村寻找过几次,但当地人表示从来没有听过“兰桂”这个名字。“会不会徐癸酉就是兰桂呢?”大家决定再到徐氏老屋一探究竟,终于,老屋横梁上的“兰桂腾芳”字样让八和子弟松了一口气,“肇哥(罗家宝)临终前还吩咐后人要继续寻找兰桂祖师的故里,现在终于完成他老人家的心愿了。”严美芳告诉记者。

民间粤剧团队大巡游为祖师庆生

于是,本次活动的主题就定为“粤韵风华 兰桂腾芳”,昨日下午的活动形式丰富,包括粤剧大巡游、粤剧练功塑像揭幕、兰桂展览厅开展、粤剧墟互动、粤剧专场演出等。

其中,粤剧大巡游组织了10个民间粤剧团队,由八和会馆领头,以传统粤剧大妆形式在北村村内主干道巡游。粤剧墟互动则包括粤剧脸谱绘制、粤剧化妆,粤剧戏服拍照、粤剧卡通合影、粤剧产品展销、粤剧电影展播等,市民可以零距离接触粤剧曲艺,体验乡村粤剧文化魅力。

据介绍,白云区曲艺文化氛围浓厚,自晚清以来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目前仍有50多个私伙局遍布白云城乡各处。私伙局,即民间曲艺乐社,它是从粤剧延伸出来的,以演唱粤曲为主,古老粤剧的传承与发展,根脉就在这些私伙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白云区“2018年粤韵唱响新白云”在北村举行,“村村做大戏,处处响锣鼓”。华灯初上时,在街头巷尾,屋前树下,大大小小曲艺社纷纷登场,男女老少在敲锣打鼓声中,哼上最拿手的粤剧曲段,其乐融融,乡音浓浓。

传承粤剧文化

白云粤剧人用乡音诉说情怀

白云区在粤剧传承方面可谓多管齐下,白云区文化馆一直致力于为各镇(街)粤剧艺术提供业务辅导,开展唱腔、身段、化妆、锣鼓等培训班,受辅导的“私伙局”近千人次。同时,利用暑期开展青少年的粤剧曲艺培训班,探索戏曲进校园,在槎龙镇泰小学、夏良小学等学校打造少儿粤剧曲艺传承基地,让粤剧曲艺艺术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

白云区文化馆则与社会热心人士合作,成立了区级综合性民间乐社——南华音乐曲艺(团)研究会。在2018年,白云区曲艺家协会中心艺术团成立,每周二在云溪艺社开展训练与培训,排练优秀节目,传承粤剧文化,坚持把粤剧曲艺艺术送到田间树下、校园、工厂。

从2010年起,白云区文化馆推出“粤韵唱响新白云”活动品牌。作为白云区一项品牌性文化艺术活动,涌现了大量白云题材白云特色的好作品,如:讲述金沙洲陈子壮碧血悲歌的独幕粤剧《子壮英风》,反映三元里聚义抗英的《牛栏岗打败英军》,反映流溪河风景的《流溪清唱》,反映禺北民众英勇抗日的《抗日将领伍观淇》。这些故事代代流传,白云的粤剧人也用这种充满故乡情怀的艺术手段进行提炼,讲白云故事、颂白云名人、诉白云情怀。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