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你在圈子里“打卡”了吗?
日期:[2018-10-25]  版次:[A23]   版名:[时尚花生]   字体:【

■新快报记者 梁彧/文 廖木兴/图

从外语学习到减肥健身,从早起出勤到作业习题,如今,我们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能见到不少人为各种各样的事“打卡”。

这个原意为职员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到达和离开单位时间的词语,已经演变成一种新的社交网络行为。

无一例外,几乎所有的“打卡”都是为了养成自律习惯,促进自己成长和进步。所谓“圈子打卡”,本质上就是一种“社群化成长方式”,“独行快,众行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圈子,借此认识有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人,借助他人的赞誉与督促,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确实有助于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种社交方式,除了能帮“打卡者”结识新朋友之外,更多的是令其与朋友圈形成更频繁的互动,例如我们的受访者之一晓致,就可以说是“打卡达人”,她打卡的内容囊括了学习、生活、工作等多个方面,“刚开始,是希望形成一种‘公众压力’,监督我坚持去做某件事情。坚持下来之后,就有人在圈里感慨说我很厉害,能每天坚持做同一件事什么的,我就发现,原来很多人在关注我,关注我‘打卡’坚持在做的事情,这种感觉还挺好的。”

通过这样的“圈子打卡”,她也认识了一些和自己兴趣爱好比较一致的朋友,也有一些老朋友因此重新聊了起来:“像我一位同学,我们之前有很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大家在同一个同学群里,因为看到我平时健身打卡,他也会开始偶尔在群里发一下自己的健身照片或减肥餐单,同时@我,这时候大家就会聊起来,发现自己原来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别人,也是蛮令人骄傲的。”

线上社交是“圈子打卡”的一方面,对于线下社交,“圈子打卡”也能助攻。刚在9月开启大学生活的杨尹,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城市和亲朋好友,未免有时会觉得寂寞,但通过“圈子打卡”,亲人和朋友都能了解其近期的主要动向,再见面时,即便没有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也仍然会有不少新话题。

当然,这样的社交方式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作为跑步爱好者的Ella,这两年也加入了不少跑步群,开始大家是交流跑步装备、跑马拉松的经验,自从“打卡”风靡之后,群里便开始有一些人每天都“秀”一下自己的“打卡”信息:“这些信息一般都是连续两到三条,除了今天跑了多远、花了多少时间,还会附一条跑步后的感悟,甚至有人会附上每日餐单,如果你有心,连这个人过去一年里吃了几根玉米、多少个西红柿都能知道。”Ella并不那么喜欢这种方式,这些“打卡“信息会在各群和朋友圈同步发送,如果你刚好和某位跑友也是微信好友的关系,同时又共同在几个群里,那么就要把同样的内容在同一时间段里看好几遍。

同样是“圈子打卡”,张彤喜欢每天在群里看别人分享学习心得,她觉得自己能从中汲取到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是另一种“互动”:“每天在群里默契打卡,就像有人陪伴着一起学习一样。”

无论“圈子打卡”是否已经或正在对你的社交产生影响,无可否认的一点是,近年来社交方式的演变,让许多原本传统的社交形式被方便快捷的网络应用所取代,更多网络功能也同时被赋予了社交色彩,并且日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哪一种结果,适合自己的,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