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流量时代,一条“锦鲤”为何如此吸睛?
日期:[2018-10-29]  版次:[A11]   版名:[天下]   字体:【

据新华社电 近日,一条“超级锦鲤”的故事在朋友圈热传,作者通过微信公号发文叙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幸运经历,引得读者纷纷转发,一时呈刷屏之势。“锦鲤”何时起从观赏性鱼种变成了好运代言人,又变成了商家营销的“金字招牌”?

“超级锦鲤”一夜刷屏

买饮料“再来一瓶”连中8次、高考前一天刚好复习到古诗鉴赏原题、隔壁邻居请作者吃饭马上变成公司销售冠军……该篇爆款文章开头即点明作者一路走到今天就是靠“运气”。文章发布后8小时,便获得了阅读量和点赞量双“10万+”,许多读者感慨作者如此好运,一定是被命运眷顾的“锦鲤”。

“这是我印象中最壮观的刷屏事件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博士候选人、“新闻实验室”公众号创办人方可成评价道。在他看来,这篇文章算得上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经典传播案例,“文章成了一个巨大的许愿池,人们用转发、赞赏的方式往里面投掷硬币,希望获得好运。”

无独有偶,此前支付宝抽中的“中国锦鲤”中奖者“信小呆”一夜爆红,两天内狂涨85万微博粉丝。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陈歆磊表示,此类转发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病毒式营销”,其特点是速度快、扩散性强、内容有趣或搞怪,“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做一个很好的包装,这样大家乐意去分享转发。”

真假“锦鲤”分不清

记者调查发现,“转发锦鲤心想事成”的风潮已有数年。2013年,一条来自账号“锦鲤大王”的“关注并转我子孙锦鲤图者,一月内必有好事发生”的微博一夜爆红,直到现在仍在被转发。该条微博转发量已高达920多万,评论量250多万。

真正将“锦鲤”之风刮向商业的还是支付宝的“寻找中国锦鲤”活动。“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至少5个转锦鲤的。”市民朱先生告诉记者。对此,大家纷纷表示重在参与——“动动手转发又不要钱,万一中奖了呢!”

然而并非所有“锦鲤”都是真锦鲤。此前,有媒体报道微信朋友圈一篇《合肥锦鲤火了!》在浏览量突破300万、活动参与人数达到27万人次时被微信平台删除,引发粉丝不安。而《寻找杭州锦鲤》也因涉嫌虚假宣传被删除。有网友爆料,此类抽奖活动“说好的联合100家商户,结果商家根本不知情”。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锦鲤抽奖活动,都需要参与者提交个人信息,并无分组分享到朋友圈,还需关注各种公众号,参与门槛并不低。

转发“锦鲤”需谨慎

“转发又不要钱、不转白不转”的行为真的没有代价吗?方可成认为,社交媒体时代并非文章好就能传播广,这种文章刷屏的后果就是让公众注意力被绑架。

“营销的本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陈歆磊认为,消费者要想防范此类虚假营销,最关键的就是不要抱着占便宜的心理,“某些‘锦鲤’营销已涉嫌欺诈,其成功的核心就是把握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态,本质上和电信诈骗并没有区别。”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