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大师兄的笔头、锄头与年头
日期:[2018-11-11]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专栏]   字体:【
■金城(右一)和敖幼祥

■金城(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

大师兄是朋友们对敖幼祥的谐称,一来在华人漫画家中他个子最高,酒量最好,没人敢来挑战;二来他像极了自己作品“乌龙院”四师徒中主角“大师兄”。因此熟悉的朋友都这样称呼他。自打他把阵地从广州搬回花莲,与其往来便不再频繁,不过心里始终充满了惦挂。2016年10月25日,我随广州艺术家代表团访台,其中一站,便是来到东海岸小城花莲。

从台北车站乘坐“普悠玛”号列车晃晃悠悠两个半小时,抵达花莲,大师兄在他的“敖幼祥漫画教室”等待我们,这间小型学校是敖幼祥与花莲市公所为普及漫画而共同创办的公益性机构。学员不仅有小朋友、大朋友,也有“老朋友”,即银发族学员。不久前敖老师还专门开办一期“主妇漫画课堂”。敖老师经常说,漫画充满着生命体验,千万不要让童心萎缩了哟。

一行伙伴兴奋地涌进敖家的院子,在漫画教室入口处的展厅,发现了一张张不同风格、构思奇妙的各式漫画原稿,忍不住诧异。原来,这里汇聚了8位台湾漫画家与4位法国漫画高手在24小时内竞技比赛的成果。“24小时漫画马拉松大赛”发轫于欧美,规则要求参赛漫画家在指定时间聚集在同一场所,组织者临时宣布比赛命题,正如本次展览作品的共同主题——《一次奇妙的旅程》。参加者可按自己规律把握节奏,你不吃不喝不睡全情投入没人管你,你狂睡一天一夜最后一刻赶出24幅漫画亦不算耍赖,总之要在24小时内画出一部由24页漫画组成的短篇故事漫画。对此,我们一行的团长、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现场发出邀约,希望敖幼祥能够回来广州操办一场漫画的“24小时比赛”,再斗个不亦乐乎,敖老师听罢斗志燃起,他说不妨搞一场漫画大擂台吧!提议获得众人喝彩。

来到敖幼祥一亩三分地,少不了68度金门大高粱侍候,当天晚上的首轮回合便是台湾队全胜,这不仅因为敖幼祥的海量,更有赖于专门从台北赶来陪同的老夫子漫画作者王泽老师的相助,以及老师们各自贤内助的应援。

敖幼祥依旧是那个“动漫狂人”,除了 “漫画教室”与“漫画马拉松”,也正全力推动《乌龙院》的动画化,即使一路艰难,依旧从容坚持。若说他近几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穿起了草鞋,拎起了锄头,前一刻还是漫画家,一转身即变身成农民。他的新居有一片不小的田地,他打算用余生进行耕作,今年春天他种下的大葱、九层塔、绿叶菜和蜜柚等已见硕果,他还曾养过一窝鸡,不过都被入侵的野狗给咬死了,好可惜。敖幼祥说,拿锄头和拿画笔无异,都是在体验生命过程。

那次来台刻意安排在敖幼祥的六十大寿期间。10月26日,当时敖幼祥也把这个日子做为新居入伙日,他的母亲和兄嫂从台北赶来,加上左邻右舍的乡亲共聚一堂,醇厚的美酒搭配道地的花莲美食,让我们感受到大师兄的豪迈。

当时在醉意朦胧中,心中满是感触。一眨眼就是十年。记得十年前,在广州的淘金坑,正是我给敖幼祥操办了五十岁的生日宴。当时的欢声笑语,仿若昨日。敖幼祥的广州没有虚度。从2003到2013年,《乌龙院》风生水起,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漫画销售冠军,成为了印证华人漫画崛起的一个经典品牌,当年各大书店与报刊亭红彤彤一片的乌龙院封面,成为了喜爱漫画、追求梦想的一代人心中永远的记忆。金玉在前,《乌龙院》的成功极大提振了中国原创的信心,带动了《爆笑校园》等新锐漫画的畅销,影响了朱斌等一批又一批本地青年漫画人才的成长。

2010年以后敖幼祥很少来广州了。然而时不时,我还是会有意无意地绕到他当初的工作室——淘金路那三层不规则的小楼,当年他在那个不大的空间,带领着二十几个徒弟不分昼夜为理想而战。不过它现在已经成了寿司店。有时想上去看看,却又生怕物是人非而心生失落,而始终没有勇气。

不过每当经过,还是忍不住驻足回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