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聚焦韶关乡村巨变 这些地方正破茧成蝶(1)
日期:[2018-11-12]  版次:[A05]   版名:[热点]   字体:【
阳光下的始兴田野风光美轮美奂。

始兴县红梨村打造的乡村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灵潭腐竹已经名声在外。

韶关举办“美丽乡村粤北行 乡村振兴韶关策”主题采访采风活动

前言

实施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视察广东时指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

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的新格局中,韶关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核心区。生态资源丰富,农业基础雄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大有可为。当前,韶关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省委书记李希在韶关调研讲话精神,把乡村振兴与基层组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力争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看,这里风景如画!

看,这里民风淳朴!

看,这里安居乐业!

看,这些曾经偏僻穷困的小山村,正破茧成蝶。种果树、办民宿、搞大棚……11月8日至11月10日,新快报记者一路跟随“美丽乡村粤北行 乡村振兴韶关策”采访队伍走进韶关各市县的乡村田间,且看这些偏僻小山村,在“乡村振兴”这个大棋局中如何破局。

■文/图:新快报记者 尹政军

通讯员 沈明礼 徐志文 董子龙 陈志文 龙晓华 叶世明(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镜头1

始兴县红梨村 留住乡愁 来这里的人都说“醉了”

晚秋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始兴县红梨村田间灶头,微风拂过,金黄色的穗浪泛起阵阵波浪。碧绿的澄江河从村中蜿蜒而过,潺潺的河水中几只小鸭在嬉戏。满腿泥巴的老农收拾起农具准备回家,手巧的靓姐在捏菜包糍,身强力壮的汉子正打着糍粑……这就是红梨村的日常。游客陈小姐说:这个村子简单而淳朴,让人记起了乡愁,找到了儿时的欢乐,令人陶醉。

驱车行经韶赣高速从马市出口沿244省道前行约2公里,我们来到了始兴县马市镇红梨村。红梨村面积约11平方公里,全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391户,1601人。

在马市镇常务副镇长陈智炎的记忆里,以前的红梨村到处污水横流,有着百年历史的赖氏祖屋被村民当成了猪圈鸡圈,村民们过着靠山吃山的穷日子。改变发生在省编办对口帮扶小组进驻红梨村后。“上造种烟、下造制种,山上种果,池塘养鱼”的传统产业布局,“设施观光农业、中药综合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客家文化创意”的现代产业规划为红梨村提供了实操的可能。

陈智炎介绍,红梨村采取“村委会公共服务、旅游公司整体运营、合作社专业运作、农户有序参与”的模式,完善专业合作社运营,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树立红梨品牌,打造帮扶项目落地平台,切实增加贫困户、全体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红梨村旅游资源丰富,美丽迷人的村野风光;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客家围屋;大安坪古村落、红梨渡槽、仙羊寨、古榕(樟)树……红梨村打造的“农业乡村综合体”已经初见成效。“在我们这里,晨有公鸡打鸣,夜有虫叫蛙鸣,闲可下河抓鱼,雅能博览古今。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还有得带。”始兴县宣传部副部长徐志文说,始兴县红梨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享红梨、忆棠梨商标,开办了红梨生态农庄、微店、农特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等,开展了特种瓜果种植基地,种植特种瓜果。2018年,红梨村先后组织开展了红梨柚子节、小吃文化节、乡村旅游文化节、始兴县丰收节暨生态农博会、广东省航模和轮滑比赛、广东省户外运动挑战赛等活动,每次活动吸引各地游客逾2万人次。

镜头2

南雄市灵潭村 能人回村 美丽画卷从这里展开

农忙已过,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黄屋村小组支部书记、村理事会理事长黄祖伟却没有闲下来。理事会流转来的200多亩水稻田早已收割完毕,稻谷全被南雄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金友公司收购,20万元妥妥入袋。而现在,黄祖伟正在筹划另一件大事。村另一头,理事会又流转了100亩荒地,请专家、给土壤做化验、平整土地……事情正有条不紊地铺开,按照规划,这100亩土地将被种上“沃柑”,这里将成为省农科院“沃柑”种植的试验田。

“我计划把这里做成体验式的果园,沃柑本来经济价值就高,如果利用旅游再一次提升它的附加值,前景还是很好的。”黄祖伟仿佛看到了沃柑飘香游人不息的美妙场景,他说,如果做得好,他们还将把村里的一些闲置山地开发起来。

黄祖伟是灵潭村请回来的能人,他在广州开过鞋店,在韶关做过通讯,虽非大富大贵但日子也过得安逸舒适。2016年,受村里的邀请,黄祖伟再次回到灵潭村时被震到了,那种变化用“翻天覆地”绝不为过。黄祖伟没有多想便做了个决定:回村。没有工资没有待遇,有的只是一句承诺:等以后村里好了,大家绝不会忘了你。

黄祖伟是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自受任黄屋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兼村理事会理事长职务后,他每天挖空心思想的事情便是怎样让村民富起来。统一流转土地300多亩,部分种水稻部分种沃柑,承包利用灵潭村光伏发电的棚子种植蘑菇……一项项一件件事情做起来,一笔笔收入进了村集体的账。

村集体有了收入,黄祖伟却拒绝了村民要给自己发工资的好意,他说:“我是一名党员,现在村里还不是很富裕,我们现在要让这些钱先转起来,等以后条件好了,我相信大家也不会忘了我。”黄祖伟把部分分红直接发到了村民手中,重点照顾贫困户,剩下的收入则投入到其他集体产业中去。杨雁炳就是黄祖伟重点“关照”的对象,50多岁的杨雁炳因家贫常年和妻子寄居在村民闲置的房子里,2016年,黄祖伟安排村集体垫资4万多元给杨雁炳盖了新房子,还安排杨雁炳到村产业里干活,让杨雁炳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我的愿望就是村里富起来,走进灵潭村,就像走进了一个花园,山清水秀,村民安居乐业。”在许多年前,黄祖伟的这样愿望就如一场“美梦”,似乎是那么遥不可及,而现如今,灵潭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在灵潭人的共同努力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一条条绿道、一片片花海、一栋栋楼房、一个个广场……灵潭村旧貌换新颜。

成立经济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能人纷纷回乡大展拳脚、百年传统“灵潭腐竹”家喻户晓……灵潭村民正走向小康。

“讲就要讲真话,真是一天比一天好。”50多岁阿婆蓝蓝带着孙子在村里新建的广场上玩耍,阿婆每说一句总要把“讲真话”“实事求是”挂在嘴头,她说,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下转06版)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