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蔡晓霞:冲锋陷阵的“拓荒女将”
日期:[2018-11-30]  版次:[G02]   版名:[新东莞·警讯]   字体:【
蔡晓霞,女,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东莞市公安局清溪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治安管理中队科员。2017年,蔡晓霞获得了东莞市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莞警之星”再亮相

日前,东莞第二批“莞警之星”共8人正式亮相,当天“莞警之星”们进行了走访英烈家属、媒体见面会、平安校园行和基层警营文化开放日等四个系列活动。

东莞市公安局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让群众、学生等直观、生动地体会到了“莞邑卫士”为东莞平安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充分展示了东莞公安队伍业精技强、英雄辈出的良好形象,持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巾帼不让须眉” 挑战全新工作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将这句话用在蔡晓霞身上最适合不过了。

蔡晓霞于2016年底从指挥中心调到治安管理大队负责治安中队业务,同时担任加强和改进派出所专班负责人。当时东莞公安开始探索基层警务机制改革,从完成分局辖区三个派出所改造工程,建设2个警务工作站,建设1个24小时办证厅,到推行“四班三运作”、“社区民警绩效考核”等。而蔡晓霞和团队兼担重任,就像创业那样,做起了“拓荒牛”。

从请示汇报、工程立项、招投标、反复修改设计图纸、到跟踪工程进度……数数那一年下来,加班次数超过150天,往返派出所200余次,但现今完成了这些工程,看到基层民警的办公、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有一次去看到一派出所里的食堂环境相当差,厨房顶上是卫生间,又因为漏水,使得当时的环境相当差,想到自己的同事辛苦回来后在这么差的环境里用餐,当时只想尽快改造,让同事们回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来用餐。”蔡晓霞说这件事时,眼眶含着热泪。

而工程还未完成,蔡晓霞又接到了“二标四实”试点工作的任务。这是一全新的工作,毫无经验可以借鉴,蔡晓霞身为女性,她在身体、心理和家庭等方面都必须面对诸多困难,但这朵“巾帼不让须眉”的铿锵玫瑰,时刻在基础信息采集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一个全新的“二标四实”工作专班摸着石头过河,她废寝忘食、走街串巷,从摸清实有房屋开始,为全镇2.7万栋建筑编制标准地址,并赋予其全新的二维码智慧门牌;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用短短数月时间采集了全镇51.17万实有人口和2.13万实有单位……正是有了“清溪经验”,东莞“二标四实”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迅速启动,半年时间就摸清了东莞社会治理要素的底数。“因为清溪是全市试点的镇街,而我自己全程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工程。”说起这个,蔡晓霞觉得自己很幸运。

上门采集 巧辨“瘾君子”

从试点开始,清溪的“二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持续了一年多。工作多而且很锁碎,但是蔡晓霞知道基层的民警和辅警更累。所以作为专班负责人,分局组织的统一采集行动她一次没有落下。

在今年7月份,全市刚吹响了信息采集的号角。蔡晓霞带了2名人口协管员到清溪镇谢坑村金荣街好又来住宿采集信息,当时蔡晓霞敲开了一间临时房,里边住了2名男子,凭着多年从警的经验,蔡晓霞觉得这2人是吸毒人员。

但是自己是一名女同志,而且也没有枪支,肯定不能与这2名男子硬碰。所以,蔡晓霞不露声色地和协管员退出来后,就通知派出所的民事过来抓捕,经查验后,果真是2名瘾君子。”我以前也在过基层,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

因为这件事,蔡晓霞还得到了东莞副市长郭向阳的表扬:“既有责任心,也有洞察力!”这不但鼓舞了蔡晓霞和她的团队,也为全市为“二标四实”在一线战斗的同志鼓足了干劲!

双警家庭 成就“女汉子”

蔡晓霞的家庭是双警家庭,”夫妻俩见面的机会少,陪孩子的时间也少,大的孩子因为没时间照顾,将他送去了寄宿的私立学校,一周才回一次,而2岁的女儿也是早早的就送去了早教班,实在是没太多的时间照顾他们,家里的父母也上了年纪。“蔡晓霞说起自己的家庭时,脸上多了一些忧愁。

作为曾经在基层派出所里担任了7年内勤的她,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从基层中来,就要为基层服务”。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蔡晓霞都会想办法克服,在同事的眼里,她是“女汉子”,事实上,熟悉蔡晓霞的同事们也知道蔡晓霞特别能“熬”,加班加点连轴转是常事。

有人问过蔡晓霞“这么拼为了什么”?蔡晓霞回答的是这是一份职业的信仰。

其实,蔡晓霞的生活也和大多数民警一样,除了上班,该加班就加班。业余的时间,除了照顾家人和孩子,蔡晓霞喜欢静下心来画国画,享受那份独属的宁静。蔡晓霞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也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慈善事业,蔡晓霞从2005年便加入了专业助学的全国民间慈善组织——乐助会,并担任志愿者,参与助学经费筹集、募捐图书和助学物资,参与贫困山区实地访查和宣传工作,曾获得杰出志愿者称号和毅力贡献铜奖、银奖。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