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扶出深山,扶上岗位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日期:[2018-12-06]  版次:[A03]   版名:[重点]   字体:【
■开在大方县小屯乡恒大二十四村的“幸福滋味”。

■黄斌在讲述他自己的“幸福滋味”。

恒大帮扶大方三周年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资料图片)

“一堆苞谷,两亩薄地”,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李玲两口子说起过往的日子直感慨:“每天起早贪黑下地种苞谷,无灾无害才换来一年不到两千元的收入,孩子上学都供不起……”乌蒙山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毕节更是乌蒙山区的贫中贫、困中困,2015年底贫困人口115.45万人,大方县18万人,是脱贫攻坚战中任务最重最艰巨的地区。

决定“李玲”们命运转机的一刻,出现在2015年12月1日,恒大集团正式决定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并确定了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特困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确保大方县2018年底实现稳定脱贫。

在几大扶贫措施当中,就业扶贫是将贫困群众从深山老林的边穷地区“扶”出来之后切实再将其“扶上马”的“扶真贫”举措,可谓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从靠天吃饭,

“蜕变”为现代农业工人

李玲是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之一。2015年第一批287名扶贫队员从恒大集团各分公司“挺”进乌蒙山,开始了对大方县贫困户的入户走访,李玲一家很快就被纳为精准扶贫对象。

在参加了恒大集团组织的“十万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后,表现优异的李玲被推荐至恒大引进的龙头企业地利集团沈阳基地培训学习一系列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进而进入东关育苗中心工作,完成了从靠天吃饭的普通农民到现代农业工人的“蜕变”。

李玲为人勤快,很爱钻研,专业知识过硬,工作一段时间后被迅速提拔为东关育苗中心的管理人员,指导务工贫困户们灵活运用育苗中心的“高科技”设备,对棚内幼苗进行管理。现在的她,工作稳定,每月可以拿到4000元工资,丈夫丁希也被介绍到村委做资料员,月收入也不错,夫妻俩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过上了“产业工人”的新生活。“现在就想多攒点钱把两个孩子供上大学,让他们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她说。

返乡就业,

带动更多乡亲脱贫

黄斌坐在自己的“幸福滋味”小餐馆里,给记者讲述着他本人的“幸福滋味”——两年前,住在十多公里外的滑石村清一色的泥巴房子里的“黄斌”们,每年雨季都要遭受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和考验,日子过得很艰难。2015年12月,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协助党委政府实施一揽子综合扶贫措施,包括为滑石村2万名贫困人口援建新村、实施搬迁扶贫。2016年8月,29户滑石村村民整体搬迁,住进被“千里梯田”环抱着的大方县小屯乡恒大二十四村。

如今,黄斌这间招牌醒目地立在大方县县道与恒大二十四村岔路口的餐馆,红色大字奔放舒展,背景是阡陌纵横的梯田,颇似躬身迎客的侍者。小屯乡的连片梯田在大方乃至毕节都很有名,“如果在新村开一家休闲驿站,餐饮带娱乐,肯定有得搞。”黄斌实地考察过几次后就承租了十多户村民的一楼客厅,“幸福滋味”的所有“房东”,除了恒大配套的蔬菜大棚务工收入、年底分红之外,每年又可再多收2000元到3000元的租金。

生长在大方县珠场村赤贫农家的他有五个兄弟姐妹,“十二三岁前没穿过新衣服,也没吃饱过。”靠背篓勤工俭学供自己读完大学,曾在贵阳打工,“我一直想回大方,想回小屯乡,为家乡做点事儿。”如今,他与妻子返乡创业,带领珠场村村民围栏养猪,“今年养了两百多头猪,可以贴补淡季餐馆的亏空。”他告诉记者,有政府与恒大集团的支持,开发就业岗位给贫困户,用完善的管理和激励方法,让他们像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去工作,就能共同富裕。

这也是恒大集团精准扶贫的初衷,将贫困人口从深山老林里“扶”出来之后,还要和当地政府一起谋划帮助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能后续有继,加强技能技术培训,让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让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幸福滋味”。

特别报道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