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成立首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共同缔造委员会
日期:[2018-12-14]  版次:[A06]   版名:[深读]   字体:【
■泮塘五约共同缔造委员会昨天成立。

■既是社区规划师也是委员的黄润琳在两张白纸上记下各项建议,对可行的打钩。

900年古村泮塘五约居民意见可上达区政府

广州第一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公众参与平台——泮塘五约共同缔造委员会昨天宣布成立,拆除古村与荔湾湖公园之间的围墙、修宗祠、文物的处置、绿化治安管理等居民们呼吁了一年多的各种意见可上达区政府相关部门,影响微改造的政策。

泮塘五约是广州第一个由设计单位先征求居民意见再编制改造方案的微改造项目。共同缔造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此前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终于纳入政府决策机制。

■策划统筹:何 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王婷婷 黄婷

■摄影:新快报记者 凌玉芬

盼微改造传承古村文化

900年古村泮塘五约是广州历史城区中少有保留有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的聚落。2016年,泮塘五约被列入广州首批微改造项目,荔湾区旧城改造项目中心为建设单位,并委托荔湾区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承建,将已征收房屋改造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修缮和保护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结合立面整饬和街巷景观设计,整体提升五约村的风貌。改造后的泮塘五约在延续居住的同时,将成为与西关匠艺巧工相结合的创意文化旅游区,成为“最广州”文化旅游慢行道上的重要名片(详见2017年12月14日《新快报》A06/A07版报道)。

早在去年,设计单位象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就派出了两名社区规划师,就泮塘几处公共空间的改造征求居民们的意见,一些建议已被采纳到设计方案中,如拆除三官庙与荔湾湖之间的围墙,修建三官庙广场门楼,社稷之神的朝向等。但是居民们强烈盼望借微改造传承古村的传统文化,恢复古村风貌,拆除五约与荔湾湖之间的围墙、修复宗祠、私房修缮、施工损坏民居的处理等都是居民们最集中的意见。但却缺乏一个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诉求的意见平台,村里德高望重、为微改造提出建议最多的权叔不断地呼吁,也向新快报表达过:“政府应有个机构在这里收集民意,村民反映意见要有政府部门和社区来听。”

列入国家试点,共同缔造委员会起示范作用

今年8月,泮塘五约被列入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共同缔造委员会是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格局的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公众参与”“创新基层治理机制”的工作任务,由荔湾区城市更新局牵头成立。“代表了广州一种比较前瞻性的改造模式,要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在昨天的会议上,荔湾区城市更新局调研员江伟辉表示,委员会要不断收集居民意见与心声,向改造试点指挥部反映,指挥部将据此调整建设行为,希望将泮塘改造得更加符合大家的要求。

据了解,指挥部由市城市更新局局长和荔湾区区长同时担任总指挥,由区城市更新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委员会成员由荔湾区更新局相关负责人、居委会主任、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媒体代表、社区规划师等组成,分别由居民推举、居委会和区城市更新局推荐,部分居民代表则是自荐。新快报记者也被推荐为委员。

权叔毫无悬念当选,他天天都会往村里最热闹的三官庙跑,听村民各种议论,看到施工无规划、私房乱建的很多问题就焦心:

“我天天来这里,肯定希望可以发表些意见啦。共同缔造委员会要开会,我必定出席;要摸底、走访,我可以一起去;村民有意见,我完全愿意帮他们反映问题。在五约,基本上大家都认识我。”他早就盼着这一天。

村民李承坚虽然早在5年前就因拆迁安置到白云区居住,但是每逢节庆都会回村,酷爱传统文化的他对微改造特别关注:

“泮塘是一个比较有故事的地方,改造不能光有框架吧,这样会没有灵魂的嘛。可以先从文化入手,希望能尽量还原出接地气的文化。这是我们广州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不能保留好并发扬呢?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色,但有很多东西断了,青黄不接,叔父们也想重新接回传统,我参选就是为了修复好祠堂。做委员可以出来争取主动权,可以提些建议,让政策更接地气,尽自己能力吧。”

热议心愿:盼望泮塘五约成荔枝湾的旅游名片

昨天的会议很快就进入讨论村民心愿的环节,大家都踊跃发言。第一个议题就是呼声最高的打开阻隔古村与荔湾湖的围墙。

这次微改造只拆掉了三官庙西侧的围墙,大家都觉得最迫切的是打开五约八巷与荔湾湖公园之间的围墙,将公园的自然景观与古村的人文气息相交融,希望委员会与公园协商沟通。但是围墙打开后的绿化、治安管理却是大家所关心的,有村民提议村里要组织专门的人来管理,李承坚则提议改造后整个社区都要有一个居民自治的组织来管理包括乱停车等问题,有人还提议可以引入物管公司来管理。

一说到修复宗祠大家兴致更高,权叔抢着发言:“古村一定要有祠堂。第一个,敦本堂最好尽快维修,原汁原味地修葺好它。”

敦本堂是五约仅存的完整的祠堂,但目前仍有一户人在居住,“从微改造开始,我就提过这个问题了。我说,为什么就安置不了一户人家,让他们离开这个地方?”

江伟辉马上接过话茬:“好,这次就将这个议题记录之后提交给相关部门。”

如何将有150年历史的皥遐书舍恢复为敦本堂的一部分也引来众人热议,书舍是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主人有叔想改造成现代化的住房,却受到文物保护的限制,他一直希望政府能置换一间房子给他,书舍则交由政府来修葺使用,但产权问题也很复杂,权叔建议:“不需要改变产权,就是换一间房。”

江伟辉点头道:“是啊,这个建议也是可行的。”

原属村的另两处祠堂:光远堂、奕祥公,大家也提出应修缮,归回村里管理、使用。

一周前在整理三官庙广场时重见天日的一对被掩埋60载的石楹联也是大家的兴奋点,权叔滔滔不绝地讲述如何用这对石楹联修建三官庙广场的两个方案,“我征求了上百个村民的意见呢。”他说。

微改造开工以来不断有居民反映自家房子被施工损坏,希望政府有常驻机构协调建设单位善后,委员会决定暂由设计单位的两位社区规划师代为向建设方转达沟通,以后将安排一周三四天有人值班收集意见。泮塘社区居委会主任胡志伟说他们一直在帮居民协调施工损坏的处理,委员会建议可以一起办工。

昨天的会议上,江伟辉还通报了近期三线下地工程要动工,对居民造成不便望见谅,并表示春节前将完工。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委员会讨论了六七个居民们最关心的愿望,既是社区规划师也是委员的黄润琳、芮光晔在两张白纸上一一记下各项建议,对可行的打钩。

居民委员有叔看着一项项建议开心地说:“这样就很正确了,今天很成功。至少(在记录的大白纸上)打钩了几项东西了。以后泮塘五约又是荔枝湾的旅游名片来的嘛,政府又有面子,村民又高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