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梅州大埔黄堂村:昔日落后乡村 今变旅游景区
日期:[2018-12-15]  版次:[A04]   版名:[时政]   字体:【
■黄堂村的农家乐最受游客欢迎。

新快报讯 记者李斯璐 通讯员 刘招迎 罗文燕报道 “80后”青年张玄亮早就结束了深圳的生意,回到家乡梅州市大埔县黄堂村创业。冬日里,他正在自己经营的农家乐“富堂农庄”热情招呼前来观光的游客。

改革开放40年来,借“乡村振兴”东风,梅州市对大埔县西河镇打造的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如今,漳溪河沿岸在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下,展现“十村绕漳河,五香飘十里”盛景,辖区内,黄堂村这一省定贫困村也村貌大变,农庄、景观、民宿引客常来,越来越多像张玄亮的青年返乡安居乐业。

让老人意想不到的是,记忆中的穷困村落,如今变成崭新旅游区——茅舍被整合成农家乐,泥泞耕地被“一田两用”,种着百亩荷花景观的同时,还建设为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的莲子产业基地,赏景、农产一举两得。

老人们眼中的变化源自2016年启动的“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黄堂村是历史文化名人张弼士故居,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下,大埔县西河镇以漳溪河为主轴线,科学串联整合北塘、东塘、黄堂、漳溪、东方5个主体村的资源、产业、设施,主要突出黄堂村,让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引擎。

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旅游龙头企业,集约了黄堂村约70亩田地,打造了荷花观光、莲子采摘产业,村里发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成立了大埔县黄堂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该产业基地的种植管理。

“一年时间,黄堂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销售莲子收入20万元,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年底有分红和土地租金收入。”黄堂村村支书张武曾说,目前该合作社共计带动村里贫困户25户97人稳定增收,每户贫困户年均可增收7000多元。

“农业+旅游”犹如双引擎,推动乡村蜕变,村里外出务工的有志青年马上看到创业先机。

富堂农庄里,29岁的店主张玄亮忙着迎接前来体验农家乐的游客。这位年轻店主2011年大学毕业后,几经摸爬滚打后,他和妻子在深圳终于有了两家生意不错的大埔手工面馆,并且买好了房准备安家。一年多前,张玄亮看到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把红火的面馆关了,回到村里创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黄堂村游客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近20名像张玄亮一样,离开家乡的村民返乡发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