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快报走进海珠区 寻找最美社区图书馆
日期:[2018-12-15]  版次:[A06]   版名:[区事]   字体:【
■文化名人聚集在海珠区少儿图书馆,畅谈本地文化。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左)向海珠区图书馆赠送自己的作品。

■著名画家司马江南(右)向海珠区图书馆赠送自己的作品。

共享阅读之美、海珠之美,让文化更自信

12月14日下午,100多名读者和街坊坐满了广州市海珠区少儿图书馆的报告厅。“社区阅读·书香广州”——新快报“寻找最美社区图书馆”海珠区站读者沙龙活动在这里举行。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活动的主题是“阅读让海珠文化更自信”,它让爱书之人,对广州、对海珠有深厚情怀之人,在这个冬天聚集起来,分享阅读之美、海珠之美。

这次活动由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主办,广东新快报社、海珠区文广新局承办,海珠区图书馆协办。

海珠全民阅读进入新时代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海珠区目前有区级、街镇级图书馆共计17座,在很多社区,已经实现“出门就有图书馆”。

今年11月,海珠区图书馆创造了两项振奋人心的数据:11月24日,海珠区图书馆年度图书借阅量首次突破100万册次;11月11日,该馆全年参与阅读推广活动读者亦首次突破10万人。书香海珠,汇流成河,这两个重要数字标志着海珠区全民阅读工作迈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海珠区图书馆馆长郭应佳介绍,秉持着“以人为本”打造“多元空间”的建馆理念,海珠岛上相继涌现了“一间书吧温暖一条街道”的素社分馆(瑶溪书屋)、“座落在地铁网络之上,联接艺术美学与大众生活”的万胜分馆、成为“外来工子弟悦读天堂”的兴仁书院等16家图书馆分馆。

海珠区是广州唯一的岛区,从来都是广州的经济和文化重镇。从黄埔古港到最新的琶洲会展中心,从近代岭南画派策源地十香园到现代中山大学,乃至到明年即将完工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以及广州塔以南的广州美术馆,海珠区的文化景观一直吸引着市民目光。

新快报常务副总编辑冯树盛表示,品读海珠应从图书馆开始,从寻找社区里的最美图书馆开始。“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有句名言:‘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赞同这句话。图书馆不仅是一座建筑,也是市民的精神粮仓,和心灵慰藉的所在。”冯树盛认为,发现图书馆之美,寻找最美的图书馆,成为致力于推动文化建设和全民阅读的媒体使命,新快报便是其中积极推进的主流媒体。

文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

“全面推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居民群众更加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海珠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智斌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除了推动完善接地气、得民心的基层特色图书馆建设,海珠区还推出了全国首创的有轨电车“阅读专列”,打造了“书香海珠”全民阅读品牌“海珠街坊讲坛”,以及启动“幸福·家”公益服务行动,持续为困难家庭青少年改造阅读空间,惠及海珠区,以及广东梅州和湖北等地的困难青少年。“着力建设和擦亮‘文化名区’,是‘海珠创新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他说,未来,海珠区将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便利、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在海珠区龙潭村,有一座由百年书院改建而成的图书馆;在海珠湖公园,有一座迷你的“湖畔”图书馆;在创意产业园区鲁思·湖畔空间,海珠区图书馆携手园区打造了便民图书服务点;此外,还有深入社区的儿童绘本主题图书馆,以及开进银行的跨界图书馆……在海珠区,遍布全区的特色图书馆如星罗棋布的明珠,点缀着海珠岛。

海珠区文广新局总工程师吴国辉介绍,一直以来,海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到,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根和魂,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文化凝聚力量、助推发展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图书馆不应该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不应当只是满足于传统图书的购置和印刷文本的借阅,而要适应信息社会、技术创新、媒体多元的时代发展趋势,以丰富的理念重新充实图书馆的内涵,以先进的技术重新筹划图书馆的建设。”吴国辉透露,2019年,海珠区至少将新开8座图书分馆,每座面积至少500平方米,寻找最美图书馆没有终点,因为“图书馆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美景与图书馆吸引着市民

曾经在海珠区滨江东路生活过好几年的读者小倩,现在还是海珠区少儿图书馆的常客。她说:“樱花街长年繁花盛开,是广州最美的街道之一。这里有广州最美的少儿图书馆,每到周末,我们几家人都相约来到这里看书、欢聚。”

在活动中,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和著名画家司马江南分别向海珠区图书馆和读者街坊赠送了他们的作品《百年城变》《应愿之地》《瑶溪二十四景》画册等。

“寻找最美社区图书馆”将一路向前

新快报“寻找最美社区图书馆”的系列活动,第一站,就从海珠站开始,将一路向前,为广州文化和全民阅读尽媒体的一份力量。

为了促进文化建设更好发展,新快报“寻找最美社区图书馆”活动,将以图书馆为基地,量身定制地组织“走进社区图书馆”活动,邀请大咖举行分享读书会、社区居民赠书和交换共享、非遗文化展示等活动,以体验式阅读的方式,呈现出该图书馆的风貌,以及区街特色文化。主办方计划以图书馆为基地,打造一条街级文化绿道,描绘一张街域文商旅地图等。

嘉宾分享

“纸上辉煌与眼前活力,形成海珠文化交响”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博士著有《城市的拼图——广州城市文化研究》《羊城烟雨》《百年城变》等多达32部著作。多年以来,她以真挚细腻的数百万字,让市民看到了她特有的岭南情深。

梁凤莲说:“我有三个观点,一是百年城变,广州是一座说得清的城市,有清晰漫长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可圈可点的历史遗存,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一格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二是广州有着形式多元、形态丰富的城市文化,粤式审美、粤系哲学、粤派情趣、广州诗意,形成了广州不一样的城市文化气质。三是海珠区有着珠江文化共同体的历史与现实呈现,远的有黄埔古港,现有琶洲会展中心,纸上的辉煌与眼前的活力,形成海珠跌宕起伏的文化交响。城市发展留下了不同时期的里程碑。”

“冬春时节紫荆花灿烂,汇津桥真是美极了”

著名画家司马江南祖籍西安,生于广州,求学于外地,如今常住海珠,是海珠文化研究专家,创作了《瑶溪二十四景》《羊城百花图》等国画作品。广州的云山珠水,在画家的墨彩之中闪闪发光。

司马江南说:“有一年端午节,我被南村的村民请去吃龙船饭,读到了清代的《瑶溪二十四景诗》,激发了创作灵感,于是创作了《瑶溪行》作品系列。这套画有山水田园风光、有农耕民俗、有市集有人居,比如《花雨汇津桥》。瑶溪印象,上善若水。我希望在再现历史文化景点的同时,赞美新时代。”

“位于西华北直街和马涌直街之间的汇津桥现在绿化做得很好,冬春时节紫荆花灿烂,桥上桥下均有落花,真是美极了。”司马江南一边介绍创作体会,一边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统筹:新快报记者 张小奋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朱清海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