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国科学家发现“痒”神经元 或有助治疗慢性痒疾病
日期:[2018-12-16]  版次:[A05]   版名:[天下]   字体:【

据新华社电 慢性痒患者常常会由于瘙痒产生无法控制的过度搔抓行为,既严重损伤皮肤,又影响生活质量。近期,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衍刚团队在小鼠大脑中发现了一群特殊的“痒”神经元,一旦激活,就会引起瘙痒。业界专家认为,以此为潜在靶标,有望治疗慢性痒疾病。该成果14日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神经元》。

痒觉与视觉、听觉等感知觉一样,也是大脑加工处理的产物。痒觉对于动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痒觉可以引起抓挠行为,而抓挠动作可以去除皮肤上具有潜在危害的异物。因此,痒觉对于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孙衍刚研究组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发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存在一类特殊的兴奋性神经元,杀死或抑制这群神经元,能显著降低痒觉诱发的抓挠行为。相反,激活这群神经元可以在没有外周致痒刺激的状态下诱发强烈的抓挠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揭示了中脑区调控痒觉信息处理的细胞及环路机制,该脑区的一群特殊神经元对于瘙痒过程中“痒觉-抓挠”恶性循环的产生至关重要。这有望改变当前解决慢性瘙痒问题的思路,该研究提示我们未来针对脑内负责痒觉信息处理的神经元进行干预,可能是治疗慢性痒疾病的新方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