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艺术缺乏个性就会变得平庸匠气
日期:[2019-01-20]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莫肇生(肇庆美协原主席)

从古到今,对中国画的评判,一直到清代,都是根据传统文化,传统的意识,对自然的认知等作为标准,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没有太大变化。

那时认为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清末四王在中国画上走到一种程式化的极端,整个绘画的程序,样式,也形成了标准,变成了一种套路,没有求变,求新,没有了个性化。但是事实不能只从这个方面看,除了四王,还有四僧,金陵八家,扬州八怪,他们也是很有个性化,很丰富的。如八大,他把中国画意象这一方面发展到一个高峰,把个人的情绪在笔墨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要怎么去评判艺术品,评判中国画,我这里只有一句话:个性化。就像梅兰芳用他特有那种声腔,他的个性的张扬和强烈,形成他独特的艺术感。又像梵高,他的用笔,色彩,情绪,现场感觉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用自己的思维强调在艺术品里面。我们到他创作《星空》的地方看,是看不出作品的样子,只有梵高的眼睛能看到那样的星空,这就是个性化。艺术缺乏个性,就变得平庸匠气。

所以我们学习艺术,不要全走到一起,要分开,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去学习和发展,不管好坏,形成自己的面貌才是艺术。我曾经在内蒙古设计过一个大厅里面的一组吊灯,结算时按照工艺品计价,艺术品和工艺品之间的价格是十比二的比例,当时就争论这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的问题,工艺品是重复的,不断重复一个样式,普遍性的,商品性的,那是工艺品。艺术品是由艺术家完成的作品,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如果学习艺术,就要有独创性。比如你拼命地临摹石涛,别人一翻就是石涛,再一翻又是石涛,那就是工艺品了,跟画匠没区别。

所以我们判断一幅画的时候,不是判断他画的像什么,特别是中国画,关键是有没有把自己个性彰显出来,这是最主要的。我们看范扬老师的作品,范扬为什么是范扬,他用笔的特点是什么,他从哪个人的身上学了什么,又怎么用到自己身上,而不是照搬。所以我们要明确这一点,艺术品跟工艺品,创造跟临摹、翻造、翻摹是两回事。

我经常讲到“气”。加一个字,真气,跟假的对立。我们常说画画不要造作,就是不要离开真,是出自内心的,是艺术家的修养,对艺术的判断,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艺术的态度等,形成的内在的东西。

真气就是艺术家内在的精神,这决定了艺术品的好与坏,决定他的层面。如古人说的是神品还是逸品,到哪种品味。判断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时,就看他的内在的真气,如在作品里面显露出来,你会感觉很亲切,很有感觉,跟你有交流,而不是格格不入、矫揉造作。

画如其人,人品跟画品是一样的。他能对你有所触动,这种触动可以是使人向上的,或者使人平静的,而中国画真正的是能使人平静。我们回头看古代的绘画,山水、花鸟,给人很平静很安逸的感觉。不是我们说非要追求委婉,隐约,平静淡泊的状态,而是要出自作者的真情。

黄宾虹最大的贡献就在把气跟太极结合起来,粗的跟尖的呼应,实的跟虚的交搭,中国画就在太极这种运动的方法里完成的。所谓气韵生动,就像太极这种生生不息的,阴阳的变化,不停地转换,虚实相生的状态,所以气决定了中国画的思维方法。所以我们判断一张中国画好与坏,要看他的气通不通,气是排在第一的,很重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