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希望能在水墨语言方面下功夫,发挥其语言特性
日期:[2019-01-20]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杨晓阳 黄河岸上的老农

■杨晓阳 丝路长安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

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潘 鹤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

卢延光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

日前,《国际青年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为国际青年人才项目的学员们进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讲座,分享艺术创作感悟,共同探讨艺术创新等问题,并给国际青年美术人才的学员们一些启发和灵感,勉励学员们在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创作美好而纯净的艺术佳作。会后,杨晓阳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围绕中国画创作与书法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说,“我希望能在水墨语言方面再下点功夫,发挥水墨本身的语言特性。”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高手都是用两个极端

齐白石用狼毫,吴昌硕用羊毫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书法跟中国画的关系?

杨晓阳:在所有绘画工具里,毛笔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工具。油画刷子正反面都是刷,侧缝它是有的,但是它也不是勾线最好的工具。毛笔比起油画刷子,能刷也能勾,毛笔的这个笔法在书法里,它至少有永字八法,有八个动作。这个还是中锋,实际上毛笔可以八面出锋。

从用笔的性能来讲。还分狼毫、兼毫、羊毫。但是毛笔它都是反着来的,它是硬笔要写出软笔的效果。比如说狼毫,不能写得太外露。狼毫要写出羊毫的味道,羊毫要写出狼毫的味道,一般入手都拿兼毫写,但是高手都是用两个极端。

齐白石用的是狼毫,但他运笔慢,别人不知道他用的什么毫。吴昌硕用的是羊毫,但是他画出来刚健有力,功夫好,就用纯羊毫。

所以,历史上用笔用得好的人都是反着来。

收藏周刊:您觉得写不好书法能画好中国画吗?

杨晓阳:中国画也是多元的,也并非都是齐白石作品的那个样子,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造型取胜,有的人选材取胜,有的人章法取胜,有的人是制作的效果取胜,但是如果书法好,那一定是在用笔上取胜。如果具备其他的长处,同时又具备书法用笔的长处,那不就是锦上添花?

大部分画家是书法功夫没到家

收藏周刊:在书法态度上,对目前的青年画家有哪些建议?

杨晓阳:书法没什么好说的,唯有一直写,大部分画家是功夫没到家,不是不聪明,不是没悟性。我到现在还经常写小楷字,时不时就写一篇两篇的。我一直写都还没觉得已经写好,更何况大部分画家是不临帖、不写书法的,大部分是直接从钢笔字转毛笔,最多就在画上题字而已。

收藏周刊:您认为写实功夫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是什么?

杨晓阳:我们在学画的过程中也就练就了一种写生的功夫、默写的功夫、随意生发的功夫。当年西安美院在刘文西先生的教导下,这些功夫都是很扎实的。一秒钟能画一幅人物,4小时也能画一幅人物。

在当年上学的时候,我们绘画的基本功就已经相当的熟练。很多年之后,我不画写实绘画了以后,有很多人,包括同行都不理解,“杨院长怎么忙得都画不到一起了?比例这么差。”说我越画越画不好了。可以说,我是千方百计地把写实绘画改成写意绘画,千方百计把一个写实的造型改成一个意向的造型,这个过程很难,比写生直接描摹对象难100倍。

收藏周刊:主要的难点在哪里?

杨晓阳:难就难在别人不理解,最难不在自己。且现在看来,最难的是难在我一直当系主任,一直当院长,我也不敢画得太过分。如果他们都能跟我一样看得懂,跟我说,“你画得这么像有什么用?”情况就完全不同。

中国画的成才周期非常长

收藏周刊:网络上有人说您有些作品过于“雷同”,甚至有说是应付之作的声音。

杨晓阳:我的画是很多的。但有一种类型就是“锤炼成石”,敦煌的飞天不都是一个样吗?兵马俑不都是一个样子吗?有时候就需要一样的,需要一律的。一横是“一”,两横是“二”,中国绘画最后要跟书法一样,跟象形文字一样,这才是高超的艺术,好与坏是历史评价的,不是我们现在评说的。

收藏周刊:这是否可以理解成您绘画中的“符号”?

杨晓阳:是,这个符号最后要跟象形文字一样,几笔就能成形,能三笔完成就绝不用四笔。

收藏周刊:一直在做减法?

杨晓阳:对的,但我认为目前还没做到自己想要的。中国画的成才周期是非常长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掌握毛笔是很不容易的。在掌握毛笔、宣纸、水分的特性之前,造型这一关还要过,因此,整个过程周期很长,要求很高。还有笔法的要求,不见笔法,不作品画。

收藏周刊:艺术里存在“丑”的概念吗?

杨晓阳:当然存在。但要清楚,生活里的美丑跟艺术里的美丑是两回事,道理也是两回事。比如有一种汉俑是扁平的,如果现实中有一个人是这样,他能活吗?艺术是创造性的生活,艺术是反映生活的一种想象。如果把艺术品画得跟生活一样,这样的艺术就毫无意义了。所以,艺术必须要朝它该有的极端去追求,才有存在的价值。我笔下的人物只是跟真实的距离大而已。

我形容自己的画是“顽石”“老玉”“古陶”“陈茶”,“顽石”在河里经过那么多年冲刷,没有了棱角,憨憨圆圆的;“老玉”就是有包浆的;“古陶”是残破的,但历练很丰富;“陈茶”就有陈年味道,厚重,没有新茶的新鲜,但却耐喝。

收藏周刊:您是如何对待网络上的“非议”?

杨晓阳:他们伤害不了我,没必要在意,而且很多都是在乱说,没看懂我的作品,那就更没必要跟他们解释什么。很多人说我上的大学是假的,文凭肯定有问题。我没时间跟他们争论,更何况画家重点还是在作品,文凭还是次要。

书法与水墨才能代表中国艺术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

杨晓阳:主题创作可以用电影的形式、用电视的形式、用摄影的形式、用电脑构成的形式……这些才更加真实,主题创作的任务就应该交给这些形式。在还没有这些形式的古代,水墨肩负起了记录生活的功能,现在就没必要再用水墨去做这种事了,反正我坚决不会再用水墨画主题性创作的了。记得曾经有一次,我跟一些画家到外面写生,都拿着速写本画速写,我的速写本夹着我早期主题创作的草稿,有一画家看到就问,你这是临摹刘文西老师的吗?我说不是临摹,是自己的作品。他们说见过原作,但一直以为是刘文西老师画的。刘文西老师教我们,这没错,但我们从一步步走过来,画完最后被当成是刘老师的作品,从此,我觉得自己画这类作品毫无意义,画得不好,一定被说没学好,画得好,又被认为是刘老师的作品。

后来我也慢慢明白,实际上,中国的写实绘画很难再跟欧洲比,我希望能在水墨语言方面再下点功夫,发挥水墨本身的语言特性。中国艺术最重要的重点,就是书法与水墨,只有这两点,才能代表中国艺术。大写意一定是填补全世界范围内图像丰富的时代的空白,因为它是无法掌控的,创造性是随时生发的。

收藏周刊:可是全国美展就很少大写意的作品。

杨晓阳:很多人说我们做评委的,口上说要主张大写意,评的却大多是工笔。说我们是不好导向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现实还是公正的,是实在没有好的写意画。年轻人没有三十年的笔墨功夫,很难上美展。写意画很难,我们画也很难,真正的大写意画家很少。

简介

杨晓阳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