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被“同款”后如何轻松维权?专利保险应运而生
日期:[2019-01-29]  版次:[A15]   版名:[财眼]   字体:【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刘威魁报道 随着《啥是佩奇》短片席卷朋友圈,近日,在一些电商平台中,很快就上架了短片同款“粉红鼓风机”,但商家们仿制导演的“鼓风机”创意被指涉嫌侵权。近年来,国内外专利侵权事件不断发生,维权诉讼不断增加,维权的成本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在被“同款”后更加轻松地维护自身权益,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应运而生。

已有多种专利保险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对专利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18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77276万件,同比增长15.9%。然而,在专利维权过程中,执行难、维权成本高依旧是痛点。

“专利保险是指投保人以授权专利为标的向保险公司投保,在保险期间,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投保人为专利维权而支出的调查费用和法律费用进行赔偿。”一位太平财险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引入专利保险机制,可以分担专利人的风险,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利。

新快报记者获悉,目前包括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华泰保险和安信达财险等多家公司,已推出了专利执行保险、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等多个险种。

尽管各家保险公司正在不同地区试点开办或尝试开展各种专利保险业务,但新快报记者在浏览已推出相关险种的险企官网时发现,对于“专利型保险产品”大多都没有细致的介绍。

“在目前市场上并未大规模开展此险种情况下定价困难,为保证不出现经营稳定性上的波动,在保险金额、保险年限上都有一定限制,这些问题都限制了专利保险的进一步推广。”有业内人士认为,专利保险作为新生事物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前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对此较为谨慎。

普及度低推广有难度

新快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专利型保险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诸多问题限制了专利保险的进一步推广。

专利保险在我国来说还是新生事物,企业认知程度还比较低。“我们每年都申请数百个版权,但从未想过为作品投保,可能对于技术门槛投入比较高的专利产品需求会比较大。”厦门万石画艺创始人、董事长杨瑞祥是位“老广交”,尽管混迹于格外强调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广交会多年,但是问及是否对专利型保险有研究时,他坦言,并没有过多关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