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烧鹅固然美味 古村更令人回味无穷
日期:[2019-02-12]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黄埔区深井村既有古村建筑也有田园风光,十分适合希望走出“石屎森林”的市民来此游览。

■黄埔区深井村的标识系统从底纹到配色都体现了当地特色。 受访者供图

●黄埔区深井村

新春走基层·一区一景一气象

■关键词:深井古村 烧鹅 古建筑

提起“深井”,可能爱吃的广州人第一时间想到美味烧鹅,其实,广州市黄埔区深井村除了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它是一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保留了典型梳式布局的岭南古村落形态,是目前广州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目前,深井古村内保留了不少高龄的建筑物,还有大量的古民居、宗祠、文塔、戏楼等,延续了岭南建筑的一贯风格,灰塑、陶塑、砖雕、木雕、洞门景窗、空花博古、彩色玻璃等岭南建筑符号齐全,同时吸收了客家碉楼和西洋石柱、门楼、花纹图案等建筑特色,建筑风格相互交融,别具特色。

■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统筹:新快报记者 张小奋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图片: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到此一游】

欲知烧鹅是否好吃 且看店内有没缸

说起“深井烧鹅”,广州一些市民以为是源于香港的深井。黄埔深井村家传几代的烧鹅师傅凌文星告诉新快报记者,其实在黄埔深井村做烧鹅的历史有四五百年,远比香港深井地区长。

饮食专家劳毅波则认为,“深井烧鹅”的命名可能源于地名,也可能源于挖井藏缸的做法,这个暂时没有确证。

对于所谓的“深井烧鹅”起源之争,凌文星看得很开,他说:“正不正宗就无谓争了,好不好吃才是关键。”据介绍,古法制作深井烧鹅要挖一个大井,往里边藏一个缸,缸内放置荔枝柴烧烤——藏在地下的瓦缸受热均匀,烧出来的鹅每一寸皮都是脆的;烧鹅的柴要用荔枝柴,烧出来的鹅才有荔枝的清香。现在深井的食肆依然保留用柴炭加缸制作烧鹅的习惯。“想吃到好吃的烧鹅,看看饭店有没有缸就知道了。”有当地居民告诉新快报记者这个秘诀。

做出美味烧鹅要靠时间沉淀,丝毫不能“快进”——师傅会选取5斤至9斤的清远黑棕鹅,处理干净之后,用五香粉、八角粉等香料腌制一整天,再风干一整天。腌制是为了烧鹅的肉入味,风干则是让口感更好,皮烤出来也更脆。最后的烧制也是最考验师傅的地方,一般看火候的情况,用时45分钟以上就可以出炉斩件上桌。

时间沉淀出的古村落 微改造后蝶变

【全域旅游】

除了美味的烧鹅,深井古村中让人着迷的还有随处可见的古建筑。村里大街小巷纵横相通,街道以“街、坊、里、巷”命名,如丛桂街、岐西坊、登善里、书房巷,无一不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

岐西坊以前是深井4个大家族居所的所在地,坊内散布着保存完好的老宅和宗祠,多被列为市、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坊内有“说言里”,村民介绍,“说言”寓意重视教育。凌鸿年宅(凌鸿年为民国初年广东警察厅厅长)由黄红两种色彩的古砖建成,木质大门高约2米,门顶有石刻匾额,上书“愚园”两字;手写的对联“国思家庆”和“人寿年丰”,寄托着家国情怀;两扇门心上的“文丞”“武尉”4个大字,又寓意这个家族能文能武。村里还有两座建于清代的文昌塔,一左一右分立村前,小河清澈流淌,摇曳着塔影波光,引得许多游人纷纷在此驻足。

新快报记者在村中看到,这里绿树环绕,青砖铺地,有老人坐在巷子里的长条石凳上,悠闲地跷着腿,喝着茶,脚边的猫弓起身子在老人的鞋底蹭来蹭去。许多巷子很窄,仅容一人通过,但古色古香的砖墙与墙后的绿色植物相映成趣,引来不少游人探幽寻胜。

深井村现时的环境有赖于微改造项目的启动,2017年初,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公布了《广州市2017年城市更新项目和资金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广州市财政将投入6亿元进行城市更新,包含97个微改造项目。其中,广州市财政投入超过900万元用于黄埔区深井村的微改造。

“社区益生菌”助古村落重获新生

【景中人语】

“你可能想象不到以前这里是什么样子的。”村民波叔告诉新快报记者,在深井村,由于很多老宅不能私自改建,多数村民已经搬到其他地方居住,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又有部分老宅被拆建成几层的民房,导致古村内景致并不统一。老村一度不伦不类,同时也失去了生机。

由于微改造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产权复杂,推动微改造需要有效的多方协商平台,深井工作坊应运而生。2016年4月起,深井工作坊开始参与对深井村的调研工作。2017年5月,深井工作坊正式入驻深井村内的飞扬阁。深井工作坊是广州城市更新以来成立的首个工作坊。工作坊的发起者之一、中山大学李郇教授告诉新快报记者,工作坊进驻深井村后,会和村民面对面聊村里的发展和问题,定期组织各种活动。“村民们的参与性越来越强,大家慢慢知道了什么是微改造,开始考虑如何把资源利用起来”。

李郇称,工作坊是“社区的益生菌”,“它把很多愿意参与微改造的人都带进来,将这些人与有意义的空间、房屋联系起来,然后在现有基础上带来新的产业,古村落因此获得重生的机会”。微改造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被村民看在眼中,工作坊的成员也成了“自己人”。“每年端午节村民都要请我们一起吃龙舟饭,我们还可以上当地的龙舟划一下。”李郇说,他对此十分自豪。

新春有乜玩

游古村 别忘了品味标志牌

现在,广州市民和游客来深井古村中游玩,在村落的巷道、景点都能看到新装上的标志牌,这些标志牌有讲究。去年下半年,黄埔文化集团完成深井古村文旅标识系统示范区的建设,为各处景致装上专属的“身份证”,凸显了古村的历史文化特色。

黄埔文化集团全称黄埔文化(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黄埔区的国有独资企业。所谓标识系统,就不能是孤零零的一两块简介牌,而是要因地制宜在现场设置标识,如各入口使用立地标识,在巷道使用附墙标识,景点介绍用立地或附墙标识等。通过有层次地设置标识及其信息,有效地指引使游客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为此,黄埔文化集团紧扣深井古村文化特点,提取古村中窗花、特色水果、农产品、建筑外观的图案、颜色等多种视觉元素,强化整洁、有序的品位,综合运用到标识设计中,塑造有历史文化古建筑村落的独特印象。深井古村建筑物年代及风格不尽相同,生动体现了“和而不同”。设计师需要把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加以提炼,简化成为“底纹”,再加以有机组合,体现不同的趋向和风格,整体上保持现代感,使标志牌不至于沉闷和单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颇费一番心思。据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拿着色卡在建筑物外墙提取有代表性的建材颜色,例如朱漆、青砖,由此提炼出标志牌的4个辅助色;而底纹的花样则参照了当地特产的霸王花、杨桃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