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30年浓浓“丹霞情” 17年漫漫申遗路
日期:[2019-02-20]  版次:[A08]   版名:[城事]   字体:【
■彭华教授在考察丹霞地质地貌。(蓝色衣服为彭华教授)

■彭华教授1989年绘制的丹霞山北部图。 (图片均来自中山大学)

■2009年,彭华教授查看申遗评估科考路线。

中山大学已故教授彭华用一生绘写出“世界丹霞”之美

丹霞山,从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再进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列,最终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的“申遗”之路,走了漫漫17年。

中国丹霞研究从中国走向世界;中国丹霞地貌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丹霞研究拓展到红层及红层问题研究……中国丹霞地貌的研究,永未止步。

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人——彭华。他是中国丹霞地貌科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和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领域开拓者之一。因为成功推动丹霞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开辟红层与丹霞研究的新领域,完善丹霞地貌学科体系,被称为“丹霞彭”。

■新快报记者 王娟

从“一见钟情”到“一辈子研究”

彭华的妻子丰秀荣忘不了丈夫彭华为了丹霞“疯狂”的那些特殊日子!

2004年2月13日,丹霞山最终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当天夜里11时多接到越洋电话获悉此喜讯的彭华,从书房冲到客厅,抱起妻子,开心地边喊边转了三圈。

巴西时间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一次性通过六座名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在全世界仅此一例。这标志丹霞地貌这个“中国地貌学国粹”实现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最高认可。

这一切,都源于1987年的那一次“一见钟情”。当时赴丹霞山调研的彭华第一次见到丹霞山,就被它震慑了。“可能是凭一个地学工作者的专业敏感,感觉仅仅作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太委屈它了。”

丹霞初心自此萌发。没想到,这一眷恋就是一辈子。

推动“中国丹霞”成为“世界丹霞”

为了研究“中国地学国粹”丹霞,1992年9月,彭华举家迁往广东韶关市仁化小城,担任丹霞山风景区总工程师,兼任丹霞山开发区主任助理和旅游开发公司经理。一边搞丹霞山的保护利用和规划建设,一边潜心丹霞地貌的研究。

“丹霞”是由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景兰和陈国达教授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命名,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1995年,彭华因丹霞研究上的成就,被调入中山大学地理系,后来成为丹霞地貌研究的第四代领军人,他要完成看起来颇为艰巨同时也是几代丹霞前辈夙愿的任务——推动“中国丹霞”成为“世界丹霞”。

为此,他踏上了17年的丹霞申遗之路。

早在1993年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彭华就倡导将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此后“丹霞申遗”几度提议几度搁浅,但彭华矢志不移未曾放弃。2004年初,丹霞山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首批28家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彭华借此机会再次提出丹霞申遗倡议。

2006年,在国家相关部门推动下,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等六地正式确定联合申遗,彭华任六省“中国丹霞”联合申遗项目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

此后5年间,彭华为丹霞申遗进行了无比繁重而艰辛的工作,熬夜成了家常便饭。他全身心投入,亲力亲为撰写文本、绘制丹霞演化图,常常凌晨三四点都还在和团队沟通、传文件。妻子丰秀荣回忆,申遗前夕他甚至连续7天7夜没有合眼!

当时恰值彭华的学术评估期,如果再继续主持申遗工作,他将错过学院的职称评估。有人劝他放弃主持申遗,但他拒绝了,“走出国门是中国几代丹霞学人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中国丹霞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有着41年党龄的彭华,为推动中国丹霞走向世界呕心沥血,满头黑发渐染白霜。但彭华却把这一切归功于祖国:“国家强大了,我才有机会把自己长期以来的研究展示到国际舞台上,最终为国争光。”

30多年助丹霞“成名” 也助3万农民致富

“我希望我主持开发丹霞山能够实现政府、景区和当地农民的‘三重效益’。”在推动丹霞山成为中国名山、世界名山同时,彭华也用30多年的艰辛工作和不懈努力,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旺了景区周边瑶塘村、断石村、夏富古村、牛鼻村等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近3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结缘丹霞山后,彭华以核心专家的身份,加强丹霞山整体规划建设,使丹霞山从一座山头扩展为三个园区;他培训建立丹霞山第一代规划建设和科普讲解队伍,手绘丹霞全景素描图,主持制定丹霞山地质地貌总体规划编制;广泛挖掘粤北山区尤其是仁化县的旅游资源,主持编制完成《仁化县旅游总体规划》;他常深入农村,和村民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其他5个联合申报的遗产地知名度也迅速提升,游客量显著增长。

他1996年率先提出“大旅游思想”,与近年大力倡导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在理论上高度契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仁化当地老百姓都把彭华当作亲人、“村里人”,每次彭华去下乡考察,当地村民们都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拉家常。

中国丹霞已成为展示遗产风采、帮助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基地,彭华 “三重效益”的愿望也正在实现,他的研究化为了改善丹霞地区人民生活的硕果。

对待学生:生活上竭力帮忙 学术上“斤斤计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彭华用朴实与胸怀感染着学生,用睿智和风骨激励着学生,用勤勉和坚守感动着学生……他编写的讲义累计达80多万字,教授数千名本科生,培养近百名硕士生、博士生,桃李满天下。

近年来,彭华牵头推进“全国丹霞地貌基础数据调查”项目,他仅用三年就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带领博士生三上青藏高原,途中数次遭遇险情,虽然年逾花甲心脏不好又是高血压,但他从未退缩。

彭华在近年的每次野外考察几乎都要自己再贴钱。妻子丰秀荣曾佯装埋怨:“我们总不能累死累活,还把你的工资都贴进去呀!”彭华却笑答:“钱财为身外之物,我余生别无所求,只求把研究扎实做好,高质量完成。”

学生眼中的彭华,为困难学生垫学费、生活费,资助学生进行科学考察、教学实习都是常事。但在学术科研上,彭华却是“斤斤计较”。他在中大主讲9门课,注重让学生主动思考,接受与批判由学生去决定。他注重言传身教,对待教学和科研都十分努力,许多人都在凌晨三四点收到过他的邮件。

他常说,“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启智,启发、激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他经常教育学生,做人一定要有执着的精神,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不能退缩,要能坐冷板凳,踏踏实实做科研,总有一天会发挥自己的价值。

彭华

男,安徽砀山人,1956年1月2日出生。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就读本科。1992年9月至1995年8月调往广东省韶关市仁化丹霞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工作。1995年10月起入职中山大学地理系,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2018年1月8日,因心脏病在广州去世,享年62岁。

他为中国丹霞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南方六省“中国丹霞”联合申报世界遗产,获南方六省联合申遗领导小组杰出贡献奖等,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2011年,荣获“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